今年11月初,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的工作圆满完成。作为全球首个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旗舰基准计划的指数供应商,彭博于2019年4月份启动这项工作,分20个月完成纳入。目前,中国债券在该指数的权重为6.3%,人民币为该指数的第四大计价货币。
继彭博之后,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也已宣布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旗舰指数。这无疑显示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认可。在11月5日彭博举办的发布会上,彭博亚太区指数业务负责人庄戟介绍称,自2019年4月份以来,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增加了1500亿美元。
随着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债券市场、持有利率债,境外投资者也开始对中国信用债表现出兴趣。彭博在发布会上宣布推出彭博巴克莱中国高流动性信用债(LiquidChinaCredit,LCC)指数,追踪中国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具有较高流动性、可交易的债券。这是全球首只追踪国际评级机构给予发行人投资级的中国信用债指数。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表示,LCC指数的推出具有“破冰”意义,将推动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度。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将持续存在
谈及参与中国债市的境外投资者种类,李冰谈到,从最早的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到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再到中小型机构,纷纷通过债券通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是最受境外投资者欢迎的券种,目前,外资持有量约4400亿美元,占全部外资持有量的85%。外资持有量占全部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市场的7.3%。
庄戟表示,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0.8%,相差240个基点,这是中国债券对于国际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所在。
自今年二季度以来,政策性银行债外资持有量显著增加。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胡剑表示,今年以来,外资的流入还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在这种趋势下,未来人民币资产仍然会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