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90后”未老先“愁”保险业应扮演好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角色

11/04
2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
近日,腾讯理财通携手清华大学、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和腾讯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 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为提前做好养老准备,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 老问题,80%以上“80后”对养老需求更为迫切,“70后”这一比例则达到8 5%。 报告显示,完善的医疗服务、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良好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是 年轻人考虑养老场所的优先选项。而受访者最大的担心则来自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 急性病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等医疗相关的原因。 年轻一代未老先“愁老”,一方面表现出国民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加深,更多 人有意愿通过尽早进行财富规划给自己提供更加舒适的老年生活环境;另一方也体现 出当前我国养老制度尚不够完善,人们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忧。 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均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7 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 口的7%,即视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面对老龄化逐年加重的局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企业(职业)年 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障“三个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已覆盖近10亿城 乡居民,占比77%;第二支柱规模较小,占比19%,而第三支柱长期以来尚处于 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占比约为4%,对养老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仅依靠第一支柱支撑养老体系已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 ,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十分迫切。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提出,要努力促进第三支柱养 老保险健康发展。他表示,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 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郭树清指出,养老金融改革发展下一步将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 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将开 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 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显然,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是解决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发展失衡的关键因素,也 是建设多层次养老体系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更加需要 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一是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效补空白、补短板,让制度更加 灵活,尤其是为基本养老改革提供空间。二是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可以更好满足国民多 样化的养老投资需求,培养国民长期投资的习惯,为自身养老生活提供保障。 保险是养老金融产品“主力军” 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而保险作为养老金融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从近期监管层面传递 的信号来看,下一步,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加快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 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将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利用商业保险在退休生活中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早已成为备 选项。首先,老年人在面对风险方面承受力较低,因此,一个优质的退休规划应该做 到为无法预料到的事件预先做好防范工作。其中,利用保险手段应对紧急状况可以减 少由突发事件引起的财务支出方面的担忧。在退休前配置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 定期寿险等,国民可以获得家庭财务上的安全保障,不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支出 时,迅速吞噬掉为退休而进行的储蓄。 其次,尽管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充足,但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 不超过50%。这意味着,退休前每月工资数额在退休后最多能领到不足一半,不能 完全满足国民优质退休生活需要。另外,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持续降低等问 题,基本养老金的资金池也将面临收入放缓、结余不足等挑战。据社科院2019年 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估算,到2035年,我国全国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耗尽,如资金池发展符合估算,当下这代 年轻人养老将承受更大压力。 因此,在年轻时尽早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可以为养老生活提供更多储蓄。在退休 规划中,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作为补充可以使国民获得更多给付,为老年生活提供更优 质的物质保障。另外,当前市面上不少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同时附加部分失能和疾病方 面的保障,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还可以提供人身保障,服务也将更加全面 。 保险业未来大有可为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对加快推动第三养老支柱体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从承办大病保险、开发创新养老产品、设立养老社区及配套医院到完善康养健康管 理服务,保险业在持续探索如何为国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数据显示,截至今 年6月末,全国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保险公司已增至18家,“保险+养老”成为保 险行业的标配。 例如,中国太保自2014年设立养老投资公司,目前已在6个城市落地了7个 项目,从三个不同的产品条线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身体状态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 照护和医疗服务;泰康养老则从单一的年金管理机构成长为业务线全面对接国家医养 保障三支柱的综合机构。在逐年摸索中形成“GBC商业模式”,从B端企业员工福 利、企业年金入手,延伸到C端个人医养保障和G端政府业务。面向政府端,泰康养 老的业务涉及医保精准扶贫、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医保基 金监管、支付方式改革及职业年金等;面向企业端,覆盖员工福利、企业年金、补充 养老等;面向个人端的业务包括普惠型城市补充医保、个人税优健康险、个人税延养 老保险等。 尽管从目前养老金融市场产品供给的情况来看,距离满足国民养老需求尚有较大 的差距,尤其是在产品门槛、周期、产品收益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保险机构 在探索中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这将有助于推动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与完善。 目前,发展养老第三支柱十分迫切,对保险业来说,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 同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可提供的养老服务、提供真正养老产品等问题亟 待解决。在政策层面,养老服务发展也要下大力气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在制度方面 为建设多层次养老第三支柱提供依据与支持。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13336","PageTitle":"“90后”未老先“愁”保险业应扮演好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角色-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13336},"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