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15时,由贵州省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德江特长隧道顺利实现了双幅贯通,这条被称为贵州最难的公路隧道在历时50个月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为德(江)务(川)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德江特长隧道是德(江)务(川)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隧道左洞全长5505米,右洞全长5425米,其中最大埋深约537m。公路建成后,将进一步缩小德江至务川、重庆及武陵山片区城市的空间距离,是黔东北地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通往长三角经济区快捷大通道。
德江特长隧道地处贵州高原东北部武陵山脉向大娄山脉过度斜坡地带,围岩破碎、裂隙溶岩发育,加之山体内部有一条暗河以及一座水库,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不确定因素多,被认为是全线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16年8月,德江特长隧道正式开工建设,虽然隧道建设施工难度大,建设者一鼓作气,克服了诸多困难,不断推进隧道进尺。2017年10月,仅仅一年时间隧道左右洞合计完成5471m,全线施工顺利过半。
直到2017年12月,德江特长隧道掘进中开始出现大量涌突水,涌水在短短30分钟就从由掌子面淹没至仰拱附近,一次高水压甚至击穿了一处填充型裂隙,涌水量峰值达到14900立方/小时,相当于7个标准泳池的水量总和。
“尽管开工之前就探测到有涌水可能,但实际情况却出乎了一开始的预料。”德务高速第二合同段项目总工程师靳俊奇说,雨季时期,隧道内的涌水量高达每小时14900立方,日常涌水量也达到每小时1500立方,为隧道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如此大量涌水情况下,如何把水及时抽干、堵住的同时,确保施工进度安全有效推进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此,项目部邀请专家把脉问诊,2018年上半年,围绕德江隧道建设的排水堵水、风险规避、施工工艺、品质提升等,多次在施工现场召开专家会议、专题会议。同年3月,在反复的尝试结中,项目部逐渐总结和探索出了“膜袋注浆堵水法”“速凝膏浆高压注浆堵水法”等施工工法,确立了“以堵为主、堵截结合、抽排为辅”的处理方案。
方案确定后,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工人安全,项目部推进隧道掌子面施工前,都先使用超强钻孔技术,对掌子面前方80米的深度进行探测,同时,为了防止雨季时涌水增加而影响施工,项目部开挖了一条排水沟,及时排出涌入隧道的积水。尽管如此,整条隧道用了近一年时间才推进了1公里。
重重困难之下,全体建设者抢工期、抓进度,安全文明施工,不断克服出现的一个个难题。今年6月,德江特长隧道的建设迎来了关键节点性的胜利:右洞顺利贯通;10月20日,隧道左洞也顺利贯通。
此外,承建方贵州路桥集团还以德江特长隧道为依托开展的“岩溶区向斜段公路隧道高压涌水堵水关键技术研究”已获贵州省交通厅科研项目立项,目前依托隧道高压涌水处治技术已形成了公路工法1项、企业级工法4项、论文9篇、专利3项,为全国的富水隧道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