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苔很有自身的特色,口感介乎广东菜心和芥蓝的之间,味道好,炒制出来的菜品颜色碧绿、不易变黄,是一个非常好的蔬菜新品种”。10月18日,“狮山菜薹”生产技术成果展示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旁试验田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观摩后表示,开发油菜苔非常有前景,其关键在于机械化收获,必须要加快解决人工摘菜苔效率低、投入高的问题。没有机械化的产业是没有前途的产业,机械化不光是针对油菜苔,包括饲料油菜等,都必须机械化,品种同农机结合。
据介绍,我国南方地区历来具有食用十字花科菜薹的习惯。“狮山菜薹”是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马朝芝教授在傅廷栋院士指导下培育的国内第一个蔬用油菜品种,最明显的特点是早熟,在武汉地区,8月播种,35天至45天即可收薹。
展示现场,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教授和工学院的老师、同学们现场演示了油菜苔手持式、背负式回转采收机,手推式采收机以及油菜苔分拣机等收割机械。采收机收割“狮山菜薹”干净利落;而油菜苔分拣机除能精准定位收割外,还能自动将“狮山菜薹”完成商品化分拣。
廖庆喜教授表示,油菜苔的收获是个新命题,要做油菜苔的机械化收获,前期的机械化播种是关键。他希望通过研发播种机械、采收机械等现代化农机,逐步实现油菜苔全程机械化的高效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