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交通强市建设如何跑得快、踩得牢?国庆节前夕,作为未来30年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过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立体画卷在津城版图上呼之欲出: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交换及应用、基于区块链+云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工程质量溯源平台、基于5G智能网联群体的特殊场景智慧交通应用等试点项目全速推进。高精度定位服务、车联网运维、无人递送……绿色智慧系统也将深度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建立“人—车—路—云”的高度协同体系,构建交通智能网联群体管控大脑。
“太酷了,虽然没有司机,但车子开得特别平稳,每到一个路口就会自动减速,还有虚拟导游讲解园区情况、乘车事项,感觉跟旅游一样。”在秋意渐浓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让大学生小刘兴奋感慨的这辆大巴车,便是最近刷爆了园区师生朋友圈的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虽然智能公交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公交没有太大区别,但细看就会发现它的头部、尾部、车身四角都装有智能感知系统,车内还隐藏着操控的‘大脑’,事实上,在这条28公里长的智能网联公交常态化开放运行线路上,包括公交站台、沿途灯杆等都是‘智慧’的。”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无人驾驶汽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谢辉教授介绍,“车辆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感知、智慧决策、高效通行、人机交互等十项核心技术,目前一期站点已全部建成,实现了感知系统从车载到交通场景的拓展。”据了解,在天津海教园、中新生态城等区域,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落地工作正在不断推进。
智能公交,只是天津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公、铁、水、航、邮”交通运输全要素城市,长久以来,天津既有殷实的“家底”,也有坚实的“地基”。“机票+高铁票”“飞机+邮轮”等联运模式的成功运行,促成了立体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绿色出行理念蔚然成风。根据规划,到2035年,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群将实现深度立体的“同频共振”,届时,高效、便捷、舒适的交通体系将为三地百姓生活、工作、文化、产业等多层次交流匹配出一键定制的全人群、全链条的出行方案。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