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香甜,‘枣’知有你,‘枣’来伴,扶贫长久远、一箱尽绵力……”打开微信朋友圈、抖音,红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机关干部秒变推销员,积极宣传、牵线搭桥,向公众推介喀什贫困村的红枣。
2019年采购销售671.44万元、今年采购销售1043.48万元,10余万贫困地区群众受益……两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开展公益助农行动,通过“电商+消费扶贫”采购35个贫困县农产品,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窄、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
网络平台拓宽渠道
喀什地区素有“瓜果之乡”美称,这里的红枣皮薄肉厚、甘甜可口,营养价值高。但因地处偏远地区,此前红枣销售多有不便。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喀尕萨奇提村依托农林专业合作社,开设了网店售卖红枣。这是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与驻村工作临时党委、工作队、第一书记商讨出的办法,通过网店可以直面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村民收益。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网店卖出40吨红枣,还接了10吨的订单。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吾拉木江·麦麦提说:“没想到今年红枣比去年卖得更好,我们十几个人天天忙接单、发货,虽然累但心里高兴啊,谢谢交通运输厅。”今年7月,喀尕萨奇提村农林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快投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红枣又多了新的销售渠道,吾拉木江·麦麦提决定扩大销售范围,增加其他干果类别。
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帮扶下,不仅喀尕萨奇提村的红枣走俏,英吉沙县滞销的色买提杏也销售一空,卖了个好价钱。
6月是色买提杏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受疫情影响,原本不愁销路的色买提杏陷入滞销困境。如果没有杏子的销售收入做保障,脱贫成果将大打折扣,驻英吉沙县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们急得夜里常常睡不着。
为帮助杏农们渡过难关,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厅属在乌鲁木齐和南疆四地州的多家单位参加“采购色买提杏”消费扶贫助农活动,集中采购27.5吨杏,成交金额达37.8万元,其中直播带货网销1.8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还积极鼓励干部职工个人采购杏,营造“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的良好氛围。
“扶贫专柜”一销多赢
走进吐鲁番地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惠聚”农副产品直销专柜十分醒目,红枣、核桃、葡萄干、无花果、小米、金银花等农副产品种类齐全。这些产品来自各乡镇合作社,走进服务区后,形成了商超、群众、合作社、贫困户多赢的良好局面。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依托新疆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服务区商超作为“消费扶贫”推广的前沿,在具备条件的65处服务区设置128个消费扶贫专柜,集中展销扶贫带贫企业及贫困村的原生态特色农产品。今年以来,已销售农副产品5万余元。9月5日,新疆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线上商城“路集优品”开始运营,目前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额已达21.04万元。
此外,公路沿线服务区还无偿提供场地,销售农副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也为旅客购买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提供了便利。
“订单农业”助力增收
“我们村的西瓜不仅个头大、口感好、糖分高,而且绿色无公害。”在一场开在西瓜地里的竞拍会上,驻村工作队的生动介绍,吸引了多家企业踊跃举牌。
7月16日,在岳普湖乡尤库日提埂村的西瓜地里,第二届“高兴”牌西瓜品鉴拍卖会暨“梦之路”大学生助困基金募集活动启动,6家爱心企业现场出资11.4万元,并纷纷“牵线”中意的瓜地。
驻村工作队不断探索拓宽农副产品的“出村路”,借助西瓜品鉴和展销会,策划西瓜、西瓜地竞标活动,引导村民参与市场、提升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在2019年7月的竞拍会上,该村农业科技种田示范基地里拍卖出1万元的“瓜王”,大大提振了村民脱贫攻坚的信心。今年开展的第二届西瓜品鉴拍卖会,旨在吸引社会企业现场体验、购买优质产品,发展“订单农业”。两届竞拍会分别销售西瓜120吨180万元、110吨165万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升级。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