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因“蛮石”闻名远近的岑溪在一代代拼搏进取的岑溪人的共同努力下,以发展的生动实践诉说这25年来的沧桑巨变。退休干部梁树清:“在80年代后期,这里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过去,县里面的领导就开始抓经济,抓县城的发展,因为我们没有多少钱,就引鸡来生蛋,当时岑溪不沿边,不沿海,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但是当时那一帮人能够想办法,把这些外商引进岑溪,把岑溪的经济搞上去。”
现如今,我市已形成了以铅锌矿为主的有色金属采选、以石材、陶瓷为主的建材产业、家电电子、林产林化、纺织服装、家具皮革为主的县域工业体系。退休干部梁树清:“岑溪现在发展势头不错,现在我看到我们这些工厂、房子基本上连在一起了。岑城和马路、归义、大业、筋竹、糯峒基本上连成一片了,弄起来后岑溪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2019年,我市工业增加值48. 81亿元,为1995年4. 44亿元的10.1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5. 4%。涌现了纳税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100-1000万元的企业48家,50-100万元企业36家。
近年来,岑溪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总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勁力同心,奋发图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劲头鼓得更足,思路理得更清,工作干得更实,一个和谐宜居、创新发展的新岑溪正在崛起。市民冯文科:“从交通方面来说,,是四通八达了,有铁路,有公路,交通是比较方便的。现在又有公共汽车,大业橋垌、南渡到处都能到,方便群众。现在村村通硬化公路,所以很方便。一河两岸,整个来说都不同了,天黑了以后一看,通天都是光亮的,人民生活改善了。”
在一代代岑溪人的共同努力下,岑溪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改革开放大突破、城乡格局大变化、文化事业大繁荣、人民生活大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蓬勃发展的农村事业,落地见效的民生实事,给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市之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7.74亿元,财政收入仅为1.02亿元,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91.99亿元,财政收入12. 77亿元,分别增长了10.8倍和12.5倍。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潘海荣:“撤县设市25周年,我市改革发展成果丰硕。我们三产的比重是24:31:45。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了二产,预计今年我们的生产总值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非税比例逐年下降,民生的支出超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的增长,预计今年投资超90个亿,十三五期间累计超800亿达到832亿。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预计今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000元。我市推进了南岸新区一河两岸新城中心区,玉梧大道城市提质工程以及一批老旧小区的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桂东南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25年的光阴,岑溪从当初的“中国花岗岩之都”,到“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再到“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这一张张名片见证了岑溪设市以来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让岑溪这颗桂东南璀璨的明珠更为流光溢彩。
简单直白的数字背后呈现的是沉甸甸的成绩单,它凝结着我市各届领导班子对岑溪这片热土和人民深深的爱,见证着他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回顾岑溪25年的光辉历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就是岑溪铿销跳动的发展脉搏,鼓舞着全市人民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9]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