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农林牧渔 > 正文

发展毛葡萄产业 1200多户脱贫摘帽

09/29
2020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
“毛葡萄到了采收期,要注意辨别葡萄是否达到工艺成熟标准,还有采收后要记得及时追施肥料,再把那些已结果但过密或生长过弱的枝条剪除。”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代东,来到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贫困户韦忠平的葡萄园内进行技术指导。 作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的吴代东,指导韦忠平种植毛葡萄已有4年时间。“我从2014年种植毛葡萄,刚开始产量没有这么高。多亏了吴老师指导,现在产量上来了,品质也好了。今年种了8亩,亩产1500斤至2000斤,扣除成本,每亩地纯收入有1500元。”韦忠平说。 韦忠平介绍,在吴代东指导下,葡萄架下间种牧草,一年收割七八茬,做自家养的三头肉牛饲料足够。养牛一年纯收入1万元,加上种植玉米、水稻,打零工,一年纯收入已超过4万元。“我要好好学习毛葡萄种植管理技术,相信日子会更好。”韦忠平说。 罗城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是广西深度贫困县。如何做到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助力当地群众增收?当地政府将目光投向了毛葡萄。 罗城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姚宁介绍,毛葡萄根系发达,且单株覆盖面积可达几十平方米,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种植毛葡萄还能帮助山区群众增收,有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走进四把镇里乐村韦凤茂的葡萄园,沿着一条狭窄、坡度接近70度的水泥路蜿蜒前行,没过多久记者就气喘吁吁。见到韦凤茂时,他正和工人们一起采摘葡萄。“8月中下旬开始采收,一直持续到‘十一’之后。我种了150亩,纯收入差不多有25万元。”韦凤茂说。 韦凤茂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当地较早发展毛葡萄的种植户之一。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示范户,韦凤茂真切地品尝到科学种植的甜头。 之前,由于少资金、缺技术等,韦凤茂种植的毛葡萄产量一直不怎么高,也没有摆脱贫困。经过农科部门技术人员的多年培训和实地指导,韦凤茂逐渐掌握了花期霜霉病防治、冬剪、配方施肥等技术,情况逐步好转。 2013年,韦凤茂自筹资金,又得到当地政府的补贴扶持,种植了150亩毛葡萄。3年后,毛葡萄喜获丰收。2016年当年韦凤茂就脱了贫,还成为当地毛葡萄种植的示范户,并带动8户贫困户发展毛葡萄种植。 如何让群众种得好,使毛葡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广西农科院和罗城县的农业科技人员走到村里、来到地里,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罗城还建立县乡毛葡萄示范基地20多个,为种植农户提供学习样板;与广西农科院合作,组织实施毛葡萄科技攻关,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四把镇里乐村有43户群众种植毛葡萄,种植面积达2477亩。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通过种植毛葡萄现在均达到脱贫标准。前不久,作为科技专家,吴代东与里乐村正式签约,负责为该村引进葡萄种植新品种、现场指导培训,配送部分种苗、化肥、农药以及开展加工销售指导等,发挥专业优势支持村子发展。这也是吴代东在四把镇签约的第三个村。 注入科技力量,助力罗城毛葡萄产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毛葡萄8万亩,2020年全县毛葡萄产量预计达1.6万吨。全县有3800多户贫困户参与毛葡萄种植,其中有120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毛葡萄实现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联合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毛葡萄酒、果汁、果醋饮料产品以及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健康物质提取的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群众受益。”姚宁说。 [0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4825","PageTitle":"发展毛葡萄产业 1200多户脱贫摘帽-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24825},"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