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以下简称“国际航协”)关注到有关研究,即伦敦飞往河内、波士顿飞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机舱内可能发生病毒二次传播的相关推论。国际航协曾在“基于医学证据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机舱内传播事件,旨在帮助航空业保证飞行中的公共卫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全球数百万架次航班的飞行过程中,几乎没有确诊病例被怀疑是在机舱内感染的。国际航协认为,数据已显示,与其他公共室内环境相比,如火车、公共汽车、餐馆和工作场所,机舱内病毒传播的风险低。已公布的病例表明,上述公共环境中的风险更高。飞机得益于极高的空气交换率和HEPA过滤器,可过滤99.99%以上的所有颗粒,包括病毒。
研究中提及的两个案例均是今年3月份的航班。此后,航空业采取了很多措施确保旅客的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卓有成效的一点是,现在,口罩和面罩已成为飞行和其他无法实施社交隔离环境中的常见做法。6月份,国际民航组织(ICAO)就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期间的安全运行《启航指南》准则达成一致,并由各国政府实施。
国际航协提示,虽然机舱内病毒传播的风险低,但旅客可以采取其他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按照指示戴上口罩或面罩可为所有机舱内的人员提供有效保护。旅客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定期使用肥皂或酒精类洗手液洗手,并避免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尤其是在接触到经常触摸的公共设施/设备表面后。
国际航协也表示,将继续对新的数据和医学文献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密切关注。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