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 > 正文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西方可能失去对中国的了解

09/25
2020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
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苏珊·谢克上世纪60年代曾在大学学习中文,她当时形容 中国“像月亮一样遥远”。1971年,在尼克松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之前,谢克 作为在香港的美国博士生代表团的一员,有机会首次访问中国。 当谢克后来进入美国国务院时,对中国社会的接触可能使她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 领导人所接受的决策模式。 自1971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大变化,美中关系如今处于几十年来最低点。今 年7月,美国司法部长巴尔指责苹果和迪士尼等美国企业向中国“叩头”。他还暗示 ,在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的情况下,脱钩可能是保护美国利益的唯一方案。目前,经济 脱钩得到了很多关注,但学术脱钩的破坏性影响却鲜有人注意。事实上,在《外交政 策》8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悉尼大学学者)巴博内斯就主张西方大学切断与中国 的关系。 但是,主张中西方之间更广泛的学术脱钩可能是危险的,也会适得其反。如果众 多西方大学终止与中国的研究合作,对中国学生进一步限制,中国政府很可能会报复 ,取消许多西方学术交流和留学项目。 在最坏的情况下,学术脱钩有可能造成西方失去一代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家,他们 由于缺乏语言和文化专业知识,无法完全成为中国专家。未来的苏珊·谢克只能在台 湾和新加坡,无法在中国大陆(甚至香港)学习,也无法发挥他们作为中国专家的全 部潜力。 巴博内斯主张通过进一步减少中国学生流向西方,终止研究合作关系,来实现更 多的学术脱钩。特朗普政府已就此展开讨论。 这些行动可能会威胁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中文是中国的主要防线。美国国务院认为中文是一种“超难语言”。要想 阅读并完全理解一篇中文报纸文章,往往需要多年的专注学习,更不用说看中文学术 期刊或论文了。最重要的是,未来几年,西方政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中 文能力的政策制定者和情报分析人员,尤其是在大国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第二,在中国生活还能获得对中国态度、文化的宝贵见解。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等 教育学博士生亚当·格林姆认为,“如果你生活在中国,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 打交道。无论是在公安局登记,还是与其他官方机构打交道,除非你亲身体验,否则 你无法完全理解中国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18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26176","PageTitle":"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西方可能失去对中国的了解-宏观经济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1,"Name":"宏观经济","Sort":0},"Rid":26176},"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