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是收获的时节,行走在河南省卢氏县山乡村寨、田间地头,丰收的香菇、核桃、烟叶、连翘,硕果飘香、大地流芳;道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日渐完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国家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卢氏县正在穷山变宝、走向振兴。
2016年初,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县;到2019年底,卢氏县已累计退出贫困村156个,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18.9%降至0.98%,今年底将实现所有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退出。
卢氏县把改革和发展统一起来,做实金融扶贫亮点。2017年初卢氏县积极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探索形成了金融扶贫“卢氏模式”。2018年以来,卢氏县着力在深化提升上做文章,推动审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投放对象由“特惠”向“普惠”、担保主体由“政府”向“市场”、风险防控由“事后”向“全程”转变。截至8月20日,全县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1.91万笔20亿元,金融扶贫呈现出强劲的撬动、放大、外溢、聚合效应,激发了内生动力、带动了产业发展。
卢氏县把强县和富民结合起来,狠抓产业扶贫。围绕以菌、药、果等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工业,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强力实施“四个一百”工程(核桃超百万亩、高效连翘超百万亩、规上企业超百家、旅游人数超百万量级),着力扩规模、强管理、提质量、育龙头、树品牌、增效益。近5年来,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由17家增加到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了8倍,产业基地从30余个发展到近400个,产业增收大棚由不足百座发展到4500余座。食用菌生产规模由每年1亿棒增加到2.5亿棒,带动3.5万户群众(其中贫困户8500户)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优质核桃和高效连翘面积分别由40来万亩发展到超百万亩,带动1.5万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烟叶种植稳定在7万亩,产值2.6亿元,带动1500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突出易地扶贫搬迁特点。卢氏县按照城区、园区、镇区、景区、中心村“四区一村”安置方式,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了占全省任务八分之一、全市一半还多的3.3万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所有安置点同步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五通、六有、七化”,实行“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建联络员”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和“社区居委会+楼长+单元长+搬迁户”四级自治管理体系。同时,配套建成71个扶贫产业基地、8个光伏电站及安置点周边60余家企业,采取入股分红、承包租赁、劳务就业等形式,带动1.13万人就地就近创业致富。
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联系起来,攻克深度贫困难点。近5年来,卢氏县在县乡村道路、电网、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超过60亿元,新建提升农村公路2015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干线公路,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行政村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均达到100%;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80余处,33.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解决;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医疗服务政策;公共文化体系日益健全,跻身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