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 > 正文

香港《南华早报》:美国政客低估了中欧关系韧性

09/02
2020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
中国外长王毅访问欧洲,正值特朗普对欧施以重压。在此背景下,有迹象表明德 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在向“部分特朗普主义”倾斜,这对中欧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广泛对话与合作形成的信任和理解来之不易,现在却受到损害,(中欧)关系整 体上被政治化。对华敌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不过在某些方面,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明显变化。8月17日,《每日镜 报》发表题为“西方必须证明它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的专栏文章。强调积极竞争在欧 中关系中的作用。8月2日,德国10所孔子学院院长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对这些学 院的政治化,指出孔子学院为德中的学术、文化和社会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在对华负 面报道的背景下,这些声音却预示着欧洲舆论的一个新方向。 欧洲对中国看法不一,并不奇怪——如何定位和发展(对华)关系是欧洲面临的 大挑战。这不仅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欧洲对 快速变化的中国存在“理解差距”。这导致难以将中国单纯归为合作伙伴、竞争者或 对手。由于意识形态影响,欧洲一些媒体和智库视中国为威胁,却忽略了双方合作与 互利的历史。有人称“中国经济正逐步侵蚀欧洲的团结”,建议欧洲联合对华采取反 制措施。这种声音完全忽略了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开放的市场,一直给德 国带来实惠,且并未破坏欧洲团结。 笔者与一些欧洲企业交流得知,在其全球分支机构中,中国业务是疫情后最先恢 复的,收入超过其他地方。这将支撑他们今年的预算。中国欧盟商会等6月份发布的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显示,考虑将业务迁出中国的企业比例从1 5%降至11%。这表明中欧商贸关系依然强劲。中国正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欧企留下 。诚然,中国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所有企业加大创新和质量控制力 度,这对欧洲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将挑战政治化,只会让问题更难解决,对企业 毫无帮助。 欧中关系紧张的另一根源是美国。作为欧洲国家的长期盟友,美国不断向其施压 ,要求他们在美中战略竞争、5G等问题上站队。一些欧洲国家不得不屈从,但也在 设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仍能从华为技术中获益。一些欧洲媒体明显察觉到,美国 国务卿8月份访欧的目的是为遏制中俄,同时分化欧洲。对美国来说,欧洲无疑只是 实现其全球霸权和地缘政治野心的工具。 最近数据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欧经济关系仍持续发展,显示出巨大韧性 和互补性。在旅行限制下,5月份双方努力推出“快速通道”,为欧洲高管、工程师 等返华工作提供便利,凸显双方合作意愿。这表明,双边关系远比一些媒体和政客所 炒作的要牢固。 应该明确的是,中欧、中德关系不仅是单一问题,还影响到相关各方整体发展前 景。因此,不能用狭隘眼光看待,也不能用意识形态束缚。 [18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35801","PageTitle":"香港《南华早报》:美国政客低估了中欧关系韧性-宏观经济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1,"Name":"宏观经济","Sort":0},"Rid":35801},"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