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农林牧渔 > 正文

芡实成了脱贫“金钥匙”

08/31
2020
来源
新华社
分享
随着蒙洼蓄洪区洪水逐渐退去,安徽阜南县老观乡顺河村村民黄守刚开始忙了起来。记者近日在老观乡现代农业示范区看到,黄守刚拿着长竹竿正在撑船,和种植大户钱会明一起在水塘里采摘芡实。 就在1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今夏汛期,淮河流域发生洪水,蒙洼蓄洪区启用分洪,进洪总量约3.75亿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淮河上下游水位,减轻防汛压力。 “水退了,我们不仅要抓紧采摘芡实,还要捞出水里的杂物,否则水变质了,会影响芡实生长。”黄守刚说,和其他农户抢种补种一样,芡实种植大户也需要立即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洪灾损失。 位于淮河干流王家坝段的蒙洼蓄洪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有19.5万人口,约18万亩耕地。 65岁的黄守刚,来自芡实基地附近的顺河村。与很多村民一样,过去三年,他经常到芡实基地打工。因儿子有聋哑残疾,黄守刚只能在家附近打工,一家人的生计主要依靠他。 三年前,黄守刚把自家的7亩地都流转给钱会明种植芡实,一亩地每年可以收取土地流转费用600元。同时,他还被聘请到芡实基地打工,每年有近1.5万元收入。其他时间,他在家附近打打零工。 “平均一年能在芡实基地干四到五个月,一天劳务费100元,主要工作就是清除水草、施肥和采摘果实。”黄守刚说,靠着务工、土地流转等收入,他家在2018年实现脱贫。 种植大户钱会明投资的芡实基地面积达8000多亩。洪水期间,听闻有村民担心受灾导致老板跑路,钱会明特意从银行取了50多万元现金,冒雨乘船前往庄台,给大家发放上半年工资,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上半年干了一百天,领了整整一万元。”黄守刚说。 “芡实成了我们的脱贫‘金钥匙’。”阜南县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说,芡实俗称鸡头米,属水生植物,可以日常食用,也可以作为中药,被誉为“水中人参”。由于当地水体环境好,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味美、药用价值高,芡实干果加工成米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部分产品还出口日韩等国家。 老观乡发展的适应性农业中仅芡实一项,种植面积就达2万多亩,群众依靠土地流转每年收益近1380万元。全乡三个贫困村均实现“一村一品”,带动300多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促进了农民、企业、村集体“三增收”。 “在开展灾后生产自救的同时,我们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近年来,阜南县推进蒙洼蓄洪区适应性农业替代传统农业,依托淮河和低洼地自然优势,变水患为水利、变对抗为适应、变劣势为优势。 同时,阜南县通过财政补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鼓励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蒙洼蓄洪区耕地流转率达70%,主要以规模化种植芡实、莲藕等水生作物为主。 [0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37043","PageTitle":"芡实成了脱贫“金钥匙”-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37043},"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