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P2P网贷风险正加速出清。一段时间以来
,监管频频发声,明确网贷整治“时间表”。据相关部门透露,专项整治工作可能会
在年底基本结束。随着专项整治临近收官,地方正加速问题平台“大扫除”。《经济
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已有江苏、湖北、重庆等近20个省市宣布取缔辖内全
部网贷业务,尚未“清零”的网贷密集地区机构也在陆续退出中。与此同时,机构转
型也在推进,一些平台正在申请网络小贷等相关牌照。但业内指出,监管部门对于机
构转型非常谨慎,最终能成功转型的可能只是“凤毛麟角”。
专家表示,P2P网贷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各方共识。当前,P2P网贷领域的
风险重点在于存量风险化解。要实现风险出清,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好存量债权,有效
打击逃废债。同时,还须进一步明确监管框架,充分利用监管科技等手段,加快建设
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监管明确整治“时间表”
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频频发声,明确网贷整治“时间表”。
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贷平台监管经历了很痛苦
的阶段,现在走到根本性的转折阶段,从最多时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
营,专项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监管。此前,银保监会召开20
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确保如期完成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实现风险出清。央行
年初召开的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中特
别提到,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前,P2P网贷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基本完成网贷专项整治,不仅意味着网贷机构要停止发新标,不能有新的业
务增量,而且各地辖内平台要逐步退出,实现清零。”一家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对记
者说。
记者获悉,实际上,当前地方网贷平台清退工作正在加速推进。近日,福建省发
文指出已督促该省所有网贷机构停发新标,并要求所有网贷机构于今年内全部退出市
场。任何机构未经许可不得开展P2P网贷业务。江苏省日前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
全省216家法人P2P网贷机构已全部终止新增业务,实现了行业性的全面退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宣告全面取缔P2P网贷的省份数量已有19个。
而对于浙江、广东等尚未全面退出的P2P密集区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
些地方网贷机构也在陆续退出中,但由于机构较多,预计仍需要一定时间来化解和处
理存量风险。
存量风险化解、机构转型挑战仍存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P2P网贷风险主要体现为存量债权的处置问题。要实现风
险出清,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好存量债权,有效打击逃废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表示,随着网贷领域发
生系统性风险可能性降低,风险处置与化解的重心应该放在投资者保护上来。“目前
由于经济环境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不论是个人借款者还是贷款企业都面临着资产质
量下行压力,机构退出往往‘退而难清’,借款人趁机逃废债的情况也越发严重。”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说。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整治网贷逃废债问题。济南市日前发布通
告称,市公安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联合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专项行动
。深圳建立了网贷“老赖”的三级公示制度,被纳入网贷“老赖”的机构名单将报送
至央行征信中心。“目前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
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郭树清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清退,机构转型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近日,江西省网
贷整治办召开机构拟转型工作推进会,对平台拟转型网络小贷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分
析研判和具体指导。厦门地方金融局日前发布公告,同意两家P2P网贷机构向小贷
公司转型。
不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最终能成功转型的机构可能只是“
凤毛麟角”。上述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对记者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地方监管部
门对于机构转型非常谨慎,如机构申请设立小贷公司,往往需要注册资本能够覆盖平
台的借贷余额。“对于一些小平台还好,可以通过自身资金买断债权后慢慢处置,但
是大平台涉及资金量大、出借人数多,需要稳妥有序的消化,而不能一蹴而就。”北
京地区某网贷机构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专家表示,随着网贷风险的加速出清,下一步,在继续加大存量压降力度,最大
限度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还需总结网贷风险整治相关经验,进一步加快建设
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真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
车宁表示,长效机制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头入手。在技术方面,下一步,需要完
善风险监测等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打通数据壁垒,从根本上遏制信息不对称风险和
监管套利。制度方面,重点完善金融与其他部门间的议事协调机制、完善中央与地方
间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石鹏峰表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长远健康稳健发展角度出发,应该充分利用监管
科技,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监管手段。同时应该明确监管框架,稳定市场对监管的预
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市场化力量帮助建立更加高效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问题,
尽早介入干预。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下一步,互利网金融监管需要在防范风险和
促进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具体来说,可以有序推进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创新项目
入盒测试,对相关风险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