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网点情况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没有进行LPR转换操作。目前我
们在就绪批量转换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客户在此之前能够尽快做出自主选择,此前已
通过公告、短信、电话等等方式,确保了对每一位相关客户的告知和提醒。”一位国
有大行北京地区支行工作人员近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咨询时透露。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业务于今年3月1日启动,按照央行要求,8月
31日是换锚的最后期限。大限将至,六大行均已发布相关公告,对于符合转换条件
但尚未办理转换的,明确了批量转换LPR的规则。公告同时明确,批量转换完成后
,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2020年12月31日(含)前通过相关渠道自助转
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
六大行明确批量转换规则
“尊敬的客户,我行将于2020年8月21日对尚未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或固定利率的房贷,统一转换为LPR利率加减点方式(详见官网公告)
。如您希望转为固定利率,可在2020年8月20日前登录手机银行进行操作,或
联系贷款经办行办理。”这是北京市民张先生在8月12日收到的一条交通银行信息
提示。
8月12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邮储银行同步发布了存量浮动利率个人
住房贷款定价基准批量转换为LPR的公告。根据公告,8月25日起,银行将对符
合转换条件但尚未办理转换的存量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批量转换为LPR
。另外,交行也早在7月份就发布了批量转换相关公告,该行将在8月21日开始批
量转换工作。
除大行外,截至目前至少还包括招行、中信、民生、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已
发布过将进行批量转换的相关公告。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会对应转而仍未转的客户,统一批量转换为LPR。当然
,如果您希望转为固定利率的方式,可以在批量转换之日前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
以及网点智能机具、柜台等多种渠道进行自主变更。”某国有大行相关工作人员对《
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根据央行去年年底发布的公告,存量浮动利率个人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202
0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原则上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据央行日前发布
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截至6月末,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进度为55%
。其中,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为76%。
相较企业贷款,个贷转换的进度更慢一些。对此,上述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房
贷客户的数量比较多、相对分散、数额不一,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多种渠道确保做好每
一个相关客户的沟通和解释工作。但毕竟不能代替客户做选择决定,很多客户对选择
哪种方式还是比较犹豫。”
银行表示充分尊重客户自主选择
因此次存量个贷转换涉及面大、周期长,业内专家反复强调,银行在明确批量转
换规则的同时,一定要确保做好与客户的沟通与解释工作。
“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注重尊重借款人的自主选择。如果少数借款人
不愿意转换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应尊重借款人选择,并继续履行好原借款合同。”中
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商业
银行应在时间安排、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尤其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
事实上,六大行在公告批量转换规则的同时已明确,如果客户不接受银行的批量
转换规则,可于各行确定的批量转换日期前,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主转换。值得关注
的是,即便批量转换完成后,如果客户对转换结果有异议,也可于2020年12月
31日前联系原贷款业务办理机构协商处理。
“批量转换完成后,如您希望保持原合同的定价方式,您可在2020年9月1
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通过手机银行自助转回,或到我行任一网点智慧柜员机
(STM)、贷款经办机构处理。”建行在通知中提到。
这也意味着,银行在明确批量转换规则的同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尽力保障客户
的自主选择权。“如果客户希望转为固定利率,可以趁批量转换日前完成自主转换。
即便是批量转换操作完成后,如果客户在今年年底前提出异议,也可以与银行进一步
协商解决。”上述银行工作人员说道。
积极备战转换高峰
《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进入8月份之后,银行咨询及办理转换的业务量
明显上升,银行业对此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前期我们已预测到8月份会出现一个转换高峰,近期网点每天接受转换办理需
求明显增加。对此我们充分做好了应对工作,包括线上对硬件设备进行了扩容、线下
增加网点相关人员安排等。”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随着3月1日存量个贷“换锚”工作正式启动,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就在
第一时间打通了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主的线上渠道,保障了在疫情特殊时期客户
转换工作的顺利推进。而之所以至今仍有很多客户没有进行转换操作,最重要的原因
,还在于客户对于选择何种转换方式比较谨慎。
目前仍没未转换的赵女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称,从3月份收到银行通知后
就开始关注相关政策,一直没转就是因为想留多点时间了解LPR走向。
“顾虑最多的还是到底哪种方式会节约利息,毕竟只有一次机会,改了之后就不
能变了。”赵女士说。
像赵女士一样持谨慎态度的客户不在少数。一位中小行北京地区支行的工作人员
对记者表示:“现在每天接受的咨询量仍然很大,咨询焦点还是转换LPR会不会增
加月供的问题。”
选择何种转换方式一直是近期市场议论的热点。事实上,选择哪种转换方式还是
要基于个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
业内专家分析,从短期来看,虽然近3个月来LPR报价均保持不变,但总体来
看有一定降息幅度。从LPR机制推出以来,5年期以上LPR利率已累计下降了2
0个基点,从4.85%降到了4.65%,而从中长期来看,LPR未来走势又会
如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此认为,中长期LPR走势受到经济形势、通
胀水平、就业情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多因素影响,目前难以预测。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