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农林牧渔 > 正文

桐乡出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先建后补管理办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07/29
2020
来源
金农网
分享
桐乡紧紧围绕农情实际,把农田建设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于近日出台了《桐乡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先建后补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农田建设制度体系,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打上“政策补丁”。 一、深化改革成效,填补面上项目资金空白。 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项目工作职能划转到农业农村部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对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给予充分保障。但已建成的部分高标准农田因当时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历年使用维护不力等原因,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些项目因为无法纳入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范畴,其建设需求缺乏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为满足全市农田水利设施提标改造需求,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出台《桐乡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先建后补管理办法(试行)》,对验收合格并符合考评要求的农田水利项目,财政给予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75%的补助。 二、构建项目滚动机制,建立待建项目储备库。 《办法》明确由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上报农田水利面上工程建设需求。市级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建立全市范围内的项目储备库。项目储备库每年进行滚动更新,根据年度情况的变化如实反映项目建设需求。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财政局根据当年项目储备与年财政资金情况安排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待项目实施完成、通过验收后进行相应补助。通过建立项目储备库,掌握全市每年提标改造建设需求,可以较为合理地安排面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效解决基层建设的实际困难。 三、实行“先建后补”,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 各镇(街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面广量大,但是一般项目立项程序较多、流程烦杂、耗时较长,往往容易错过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期”,影响正常农业生产。此次先建后补办法的出台,对简化项目申报程序、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先建设,后验收,再补助”的模式可促使项目靠前建设,及时发挥效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更为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同时,《办法》也对项目建设流程与工程验收等环节作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对涉及的各单位职能作出清晰划定,厘清部门职责,规范项目管理,提升建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农田建设工作立足实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深挖潜力资源、创新工作思路,进行项目整合;另一方面呼应基层需求、争取财政支持,补齐农田水利设施短板,为稳定提升农业综合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0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51144","PageTitle":"桐乡出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先建后补管理办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5114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