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交通运输 > 正文

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浅析之五

07/10
2020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分享
内河航道是内河航运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2050年实现东西向跨区域水运大通道高效畅通、南北向跨水系联通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的重点任务。结合本课题的前期研究情况,对上述内河航道发展目标任务浅析解读如下。 我国内河航道发展的新起点 我国大江大河横贯东西,主要支流沟通南北,水网地区河道密布,内河航道建设发展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正式印发,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形成由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构成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约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网,这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也是国家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建设的战略重点。 历经多年建设发展,全国内河航道特别是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9年年底,高等级航道约1.6万公里达到规划标准,达标率84%,初步形成了以高等级航道为主体,干支衔接、局部成网的全国内河航道发展基本格局。高等级航道占全国内河航道13%的通航里程,担负着全国内河水运80%以上的货运量,核心骨干作用和规模化运输优势日趋凸显。长江黄金水道是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已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沿江沿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内河航道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握好新时期 内河航道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纲要》首次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形成4条横向走廊、4条纵向走廊和两个高等级航道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空间布置新格局,即依托长江干线、西江干线、淮河干流、黑龙江及其主要支流航道布局形成4条横向走廊,依托京杭运河、杭甬运河,沙颍河、江淮运河、芜太运河,信江、赣江、北江及其运河沟通工程,汉江、湘江、桂江及其运河沟通工程布局形成4条纵向走廊,并优化完善适应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如期完成国家高等级航道发展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是狠抓千吨级航道的建设发展。研究表明,运输船舶吨级规模是决定内河货运成本的核心因素,当采用1000吨级及以上船舶承运时,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内河水运具有长期的综合物流成本竞争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的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比较优势。通过过去几个五年规划期内河航道的集中建设,全国千吨级以上航道里程大幅增加,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内河货运船舶大型化趋势,全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达1300吨/艘,是2005年的4.5倍,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已有大量2000吨级及以上船舶运营,仍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目前,我国内河航道里程已达12.73万公里,但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仅有1.38万公里,仅占航道总里程的11%。对比欧美内河水运发达国家,德国的千吨级及以上内河航道占比高达68%,美国约61%,我国内河千吨级航道规模明显偏低。因此,在谋划补齐内河水运发展短板、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新征程中,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前瞻性谋划内河千吨级航道的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问题,这是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推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纲要》把建设千吨级航道作为内河水运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来抓,要求2035年前再新增1万公里以上的千吨级航道,而且把千吨级航道作为本次“四横四纵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发展的基本标准,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发展千吨级航道的政策导向。 二是强化东西向跨区域水运大通道。沟通东西是我国水运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内的高等级航道已经成为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长江干线航道年货运量约占流域全社会运量的15%,承担了沿江地区所需的80%铁矿石、83%电煤和90%以上外贸集装箱运输,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站在支撑国家战略的角度看,针对东西向水运通道存在的干支航道不衔接、碍航闸坝和桥梁多、服务支撑腹地不足等问题,应按照“提升等级、畅通瓶颈、拓展延伸”的发展思路,采取扩能升级的措施,进一步强化长江干线、西江干线、淮河干流等水运大通道功能;通过达标建设和延伸拓展工程,增强中西部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部和沿海地区的水运条件。 三是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运大通道。《纲要》站在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高度,针对我国内河水运南北联系不畅、水系间相互分割的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系间运河沟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提出了4条南北向纵向廊道,有利于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并为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水运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运河沟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江、北江、湘江、钱塘江、信江等航道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为打通4条纵向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础。针对跨水系沟通工程涉及复杂的梯级渠化、沿线临跨河设施改扩建、通航用水保障等复杂技术难题,应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综合开发、绿色发展,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稳步推进南北向跨流域大通道的打通。 四是优化完善长三角、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是我国内河水运最为繁忙区域之一,内河水运在缓解陆路交通压力、优化运输结构等作用十分突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深化,对区域内河航道网的连通度、便捷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两个航道网普遍存在碍航桥梁多、干支衔接不畅、对接重要海港不足等突出问题。因此,《纲要》提出要完善两个航道网的内部联络、构筑水网地区河海联运通道。下一阶段,需要按照“强化通道、加密联通、衔接海港”的总体思路,优化畅通两个航道网的通江达海、功能突出的跨省市水运通道,加密联通重要节点城市间的沟通线路,进一步强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的疏港航道布局发展。 五是因地制宜推进其他航道建设。统筹推进国境国际通航河流航道建设,遵守相关国际协定,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养护管理。其他具有延伸水运范围、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等功能的支流航道、库湖区航道,总体结合发展需求,按照“因地制宜、有保有压”的思路有序推进航道建设,合理确定航道建设方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 切实推动 内河航道目标任务落地实施 《纲要》提出,到2035年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的发展目标,也就意味着未来15年,需要新增千吨级航道1万公里以上。结合我国内河航道资源分布、开发条件、发展需求等分析,初步研究判断,全国拟新增的千吨级航道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水系中上游地区主要支流、长三角航道网、珠江水系、淮河水系等,包括现有高等级航道未达标段及部分重要支流上延段或联通拓展段,初步测算,上述区域分别新增约2600公里、3000余公里、2200公里、1000公里,此外,其他水系和跨水系运河沟通线路新增1000余公里。总体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内河航道建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加快千吨级航道重点项目建设。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将是推动内河航道目标任务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围绕破解当前千吨级航道规模不足、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受外部因素影响制约明显等问题,需要统筹谋划、政策引领,全力推动破解制约内河航道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一是要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央支持内河航道建设资金投入规模,鼓励地方建立稳定的航道建设资金渠道,为内河航道攻坚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大部省、部门间航道建设协调力度,将“十四五”新增千吨级航道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省(区、市)航道建设计划中,加强跨省高等级航道各省地区航段的建设时机、建设标准的协同,做好与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国土等部门的政策协同和工作配合,重点解决内河航道重点项目的用地、环评问题,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的有效推进。三是加强重点航道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研究创新推进内河航道项目建设的协调督办机制,确保列入部五年规划的重点航道项目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本系列文章刊发完毕) [188]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60131","PageTitle":"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浅析之五-行业研究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3,"Name":"行业研究","Sort":2},"Rid":60131},"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