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

11/20
2020
来源
金融时报
分享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工作开展 推进的一条主线。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柱,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 ,“排雷”“布防”双管齐下,通过主动作为,严守资产质量“生命线”,积极消除 “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已取得关 键性进展,为未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严守资产质量“生命线” “截至今年6月末,逾期和不良‘负剪刀差’589亿元。保持不良贷款率高于 逾期率的‘负剪刀差’状态,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的原则、严格分 类的结果。”建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表示。 资产质量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十三五”以来,持续强化不良资产认定 管理、稳妥有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前瞻性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正是我国银行业主动 出击、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落脚点。 作为判断一家银行不良认定标准审慎程度的重要标尺,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 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从2016年一度超过128%,降至今年9月末的80.2% ,这一指标的显著下降,成为我国银行业近年来做实风险分类、客观反映不良的重要 标志。 “强基”的同时还要“清淤”。在主动加快风险暴露的同时,银行业还持续加码 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在2016年到2019年的3年时间里,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 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不良贷款的总和。 “工行在‘清淤’措施上落实两个持续,一是持续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在 消化‘包袱’的同时,腾出空间支持实体经济;二是持续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果,实 现‘三升一降’,即常规处置、常规核销与账销案存明显提升,批量转让规模降低, 为资产质量平稳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工行副行长廖林表示。 加快处置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是为了将不良资产占用的资源腾出来,在发展中 实现风险化解。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业根据经济走势及 国内外环境预判,进一步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提升拨备覆 盖率。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多处置3414 亿元。新提取贷款审计准备金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020年全年, 银行业预计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较2019年多处置1.1万亿元。 在一系列措施作用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更加透明和真实,防控信用风险的底子 更扎实,为应对今年突发疫情所带来的市场波动赢得了空间。 “今年的疫情影响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和资产质量提供了一次实战性、真实情景 下的压力测试。目前,虽然全行资产质量管控有所承压,但是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中 可控的态势没有改变。”廖林表示。 理财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自2019年6月份第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以来,超20万亿元规模的 银行理财市场正式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的新时代。截至目前,已有21家商业银行理 财子公司获批成立、19家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 银行理财子公司初具规模,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银行业按照政策要求,持续拆 解“影子银行”风险,整治不规范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的重要成果之一。 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隐患一度非常严重。“影子银行”层层嵌套,风险隐蔽, 与房地产泡沫、地方隐性债务、非法互联网融资等紧密交织。2017年,监管对于 不规范的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开始集中整治,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经过 连续3年多的乱象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已大幅压缩,相关业务逐步回 归本源,风险持续收敛。 数据显示,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 2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同业理财较历史峰值减少90%,银行保本理财余额、嵌 套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分别减少62%和31%。 “银行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整治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理财产品期限错 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下降,刚性兑付、以钱 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 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评价认为。 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各家银行都在压降不符合新要求的保本理财产品,目前已 有多家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随着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出银行理财市场 ,符合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正在逐步增长,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大幅 收缩,期限错配程度降低,金融风险苗头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中银协和普益标准调研情况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 模约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开放 式产品占比逐渐上升。截至今年6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6.7万亿元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 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过去近3年时间,是恒丰银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恒丰银行党委副书 记、行长王锡峰近日在谈及该行改革重组进展时坦言。 此前,恒丰银行两任董事长连续被查,该行面临的股权混乱、资产质量差以及流 动性紧张等众多风险接连暴露。近年来,该行按照“剥离不良、引进战投、股改上市 ”的“三步走”思路,扎实推进改革重组。到2019年底,随着战略投资到账,顺 利完成“剥离不良”和“引进战投”两大任务,改革重组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 ,恒丰银行新补充资本金1000亿元,实收资本达1112亿元,同时,引进了中 央汇金、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大股东,股权占比合计86.32%,困扰该 行多年的股东散、小、弱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守住中小银行这片前沿阵地将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十三五”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小银行风险成为我国防范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随着恒丰银行、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风险机构的处置 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小银行风险由快速积累转向高位缓释。 事实上,中小银行金融风险主要源于公司治理失灵。“十三五”以来,以整治乱 象为契机,我国银行业自身也从勤练内功发力,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内控水平,不断 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一些银行主动修改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和股权管理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源 上构建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一些银行根据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各 类制度,着力补齐制度短板。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教育活动 ,合规创造效益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化合并重组作为中小银行化解风险的一条可行之路,也在今 年拉开了新一轮序幕。银保监会官网批复信息显示,今年已有超过40家中小银行获 批筹建,在获批筹建的中小银行中,不少是合并重组而成。 “并非出现风险的银行才会考虑合并,重组实际上可视为从银行长远发展角度出 发的一种前瞻性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扩大银行规模,能够提升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释放银行的竞争优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此表示。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6074","PageTitle":"银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607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