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邮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邮展在沪开幕,用邮品讲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历程,也为沪上“四史”教育提供了更为翔实的素材。这次邮展将持续到8月31日。
作为2020年“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之一的邮展在霍山路150号全国唯一的航海邮局内举行。邮展围绕20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线展开,分为五个板块和三个专题,共计20框,320页集邮作品。
记者在邮展上看到,邮展以独特的视角,徐徐铺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历程。从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到《外滩天文台》,展开上海开埠以来的百年航运历史画卷;从《“平乡城”轮》到《“中远海运白羊座”轮》,丈量出上海向海而兴、奋楫前行的步伐;从《纪念上海港张华浜港务公司建港四十周年》到《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码头)开港纪念》,昭示着航运要素集聚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从《中国航海博物馆》到《全国首家航海邮局启航北外滩》,看到沪上航运文化传播不断注入鲜活力量。另外,在亚洲国际邮展中获得过大镀金奖的《灯塔》也在本次邮展中亮相。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今年7月11日是第16个中国航海日,也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15周年纪念日,为此,邮展专门辟出两大专题,展示上海与航海日的渊源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记者注意到,一批充满正能量的疫情防控题材邮品也在这次邮展中以专题展示。据介绍,这些邮品是航海邮局联合沪上相关机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意在宣传防疫科普知识,记录社会各界为防疫做出的努力。
本次邮展结合声、光、电手段,交互式、多角度呈现,观众在观看邮品之余,通过多媒体了解邮品背后的故事。观展的最后,观众还可写下对未来的寄语,投递出对自己、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邮展开幕式上,还为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文化研究所揭牌。开幕当天,象征传递航运文化的邮筒也落地航海邮局。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