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总第89次)例会于6月2
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
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
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
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贷款市场报价利
率改革效果显现,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
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当前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
重大阶段性成果,各类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但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挑战。
会议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
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
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
持总量政策适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
作。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
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
再贴现额度,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
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和发放信用贷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
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
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
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
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
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
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进
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继续按照党中央、国
务院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健全财政、货
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深化利率市
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
平上的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
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易纲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
委员连维良、邹加怡、刘国强、宁吉喆、郭树清、易会满、潘功胜、田国立、刘世锦
、马骏出席会议。丁学东、陈雨露、刘伟因公务请假。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负责
同志列席会议。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