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不愧为‘国际张’,高速路两边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真是不虚此行啊!”
随着车辆穿过长张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进入张家界境内,一位乘客一边赞美,一边拍照。据介绍,进入6月以来,张家界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流量59.37万多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58%。透过车窗,人们看到了张家界奇异的山、蜿蜒的河、青翠的树,风光独特,山水神秀,引得游人心旷神怡。
愉悦的背后,是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张家界分公司推行“路长制”的结果。“5月以来,我们积极探索‘路长制’,建立路地警协作工作机制,开展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专项整治,路域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可谓做到了‘路畅景美人欢’!”张家界分公司总经理杨峻如是说。
据了解,在高速公路上推行“路长制”尚属首创,他为张家界带来了“人车路”的和谐统一。
行人违法上高速减少90%
行人破坏隔离设施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一直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2013年12月至2020年4月,张家界高速路段,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引发安全事故23起,伤亡20人,由此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直面问题,精准施策。湖南高速集团张家界分公司以“路长制”为抓手,联合高速交警及地方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措施,保障高速公路设施完好,明确路政、养护、收费站各自工作职责。重点针对张家界辖区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严重的长张高速公路张家界段,开展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专项整治活动。
责任在肩,制度保障。建立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为总路长,分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为副总路长,路政大队、桥隧(养护)所、收费站主要负责人为路长的管理体系,推行“总路长调度、路长分段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站队所全程指挥”的联动模式,量化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如严格规定分路长徒步巡逻的时间和频次,与沿线村组制定安全设施移交台账,有力夯实张家界高速公路护路治路制度基础。
截至今年6月,张家界高速路政养护人员徒步巡逻近200公里,劝阻行人、摩托车进入高速公路近200次,修复隔离设施与去年同期修复的隔离设施相比下降35%,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下降90%。
构建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老大难”问题基本解决,制度基本建立,但新挑战接踵而至。
首先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工作机制不完善灵活。由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联合高速交警进行集中排查,再向地方相关部门报送情况,进行整治。不仅整治时效久、环节复杂、信息传导慢,而且基本是事后处置,整治效果差。
其次高速公路路地对接也不顺畅。特别是高速公路路长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时,经常出现信息不准、时间错位、责任不明的情况。
另外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部分群众不惜冒险再次违法进入高速,沿线护线治路仍然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现象。
“高速公路沿线两侧涉及的乡镇、村组多,经常会出现高速公路巡查人员巡查时群众违法上路明显好转,巡查过后又反复的情况,同时,确定违法上路行人是那个村组的人的情况,在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也有一定难度。”阳和路政大队分段路长周录对记者说。
如何有效提高沿线群众的文明和法治素质,及时处置违法行人,确保整治工作成效持久?
构建“一路多方、路地警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刻不容缓。“路长制”千呼万唤始出来!
实时反馈路段整治现状
6月以来,张家界分公司联合高速交警、地方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设立微信行人上高速整治工作群,实现高速公路路长与地方相关人员的即时便捷对接和快速处置,同时利用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地方相关人员排查出的破坏隔离设施,明确位置、图片等信息后,高速公路养护人员及时出动,对破坏的隔离设施进行修复。
高速公路路政分段路长在发现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后,进行劝阻、教育,并填写位置、照片信息,由地方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高速公路路长根据路段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进村、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提升沿线群众的护路和安全意识。
目前,通过整治工作群和监控技术手段,每天处理各种情况20多条,及时劝阻、处理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行为30多起。并且路地警不定期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路段的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强化整治效果。
路长分段负责、路地联勤联动,大幅提升了行人违法进入高速公路的整治效率,为高速公路沿线护线治路提供了“张家界模式”。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