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联合主编,近30位专家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0――供求双萎缩下的经济形势与政策》正式发布。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该系列报告第4次与大众见面。撰写专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等多家单位。
《报告》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报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形势,并在宏观政策等多方面给出建议。
《报告》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全球降息潮或将持续、实体经济整体偏弱等背景下,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发放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比重,确保货币政策能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
在财政政策方面,《报告》认为,2019年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升企业利润,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消费增长,提升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
同时,应继续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制造企业通过内网改造升级实现人、机、物互联。
“供给管理政策旨在提高国内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增加供给,以满足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2020年中国的供给管理政策应侧重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改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苏剑表示。
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方面,《报告》建议,2020年应该继续落实2019年已有的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二是建议对受贸易摩擦影响最严重的外贸出口企业施行财政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三是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以及服务业企业,金融部门给予相应融资支持,保证企业现金流充裕。
在鼓励高新技术自主研发方面,《报告》建议应建立起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从金融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加大对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力度,鼓励创新,增加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制度和财政上的激励。
“必须在科学方面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突出成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千万不要忽视基础研究。”苏剑认为。
《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大对外开放:一是放宽外商市场准入,继续缩减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二是优化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外资投诉处理机制,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一流环境。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报告》认为,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依法治国。一方面,法律可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刺激投资者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规范的市场环境,也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在处罚成本高于利润所得时企业会自动退出市场,直到以价格为导向达到新的平衡。
“在宏观政策方面,要保持政策稳定性,以稳定各方预期。同时也应注意防控因扩内需而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防控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苏剑表示。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