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善县不断践行农业绿色发展,将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渠作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田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下,嘉善进一步提高站位,全力以赴,把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工作做细、做深、做实。截至目前,已建成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4条,总长度10268米。
一、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方项目资金,把生态沟渠建设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根据农田面源污染特征、区域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形成“一渠一策”实施方案,采取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农田排水循环利用技术等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项目库,明确每月计划,给予70%的补助,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已投入资金304万元。
二、注重绿色生态,推动田园升级。“五水共治”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项全新技术。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加强全流程技术指导,大力推进生态农田建设。在粮食功能区内,在沟渠边上种植香根草、百日菊等植物,强化稻田绿色防控;在农业采摘休闲园内,在保证生态沟渠的功能基础上,融入生态景观设计原理,沟底种植野茭白、美人蕉等水生植物。通过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既在农田面源污染上做“减法”,也在农田生态景观上做“加法”。
三、健全长效机制,筑牢生态防线。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根据省级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维护技术要点,在工程建成验收后,制定管护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运维主体,保证长期使用和发挥作用。开展生态沟渠监测与评价,以更好地指导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同时,采用“月考与年考”相结合的专项考核方法,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中,确保机制上下贯通、治理常态有效。经第三方检测,经过生态沟渠处理的水质,总氮下降10%以上,总磷下降30%以上。
[0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