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备受关注的通沪铁路将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这段时间以来,关于这条铁路的风吹草动,总要牵动人心。对张家港而言,利好不仅是即将开通的通沪铁路,按照规划,未来还将有通苏嘉甬铁路和南沿江城际铁路在张家港形成“三铁交会”。
通沪铁路开通后,张家港与上海将由高速公路时代的2小时“弱连接”,升级为高铁时代半小时的“强连接”,张家港正将城市重心东移,围绕位于城市东部的高铁枢纽,整体规划建设44平方公里高铁新城,着力打造融入长三角的开放引领新门户。
未来,待通苏嘉甬、南沿江两条铁路开通运行后,张家港将成为苏南唯一的三条铁路交会县级市。借助高铁,张家港西向进入南京“1小时经济圈”、南向进入杭州“1小时经济圈”,可以北上京、津,西进汉、渝,南下深、厦,届时,“人气”“财气”“商气”会加速聚集。
更为关键的是,过去张家港 “以港兴市”,现在将“港铁联动”。拥有80公里长江岸线的张家港还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之一,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县域口岸前列,境内3条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市域任何一个地方20分钟内可驶入高速路网。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提出要“归零”再出发,攻坚再突破。张家港敢拼敢闯、争先率先,在张家港精神的激励下,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在新时期张家港的发展,唯有攻坚再突破,才能再创新辉煌。
张家港的新形象,肯定是开放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在人们印象中,张家港的支柱产业是冶金、纺织、化工、机电、粮油食品,拥有年产值近5000亿元,但张家港不满足,正深挖存量求增量,紧盯新量求质量。
以长城宝马光束汽车、中车张家港氢能基地等重大项目为引领,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氢能、高性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行业标杆;积极谋划布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线上服务”等新业态,抢占发展风口。陶氏、杜邦、加特可、腾讯、中车氢能源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纷纷落户。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为带动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后,长三角地区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持续提升。发展的经验表明,加快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尤其与上海的联动至关重要。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