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6日上午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上,沪苏浙皖经信部门共同签约,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协议提出,发挥一市三省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各自优势,推进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的发展,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联合制定和实施数字经济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形成长三角区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交流方面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进数字经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超前部署“新基建”,深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和场景应用,开展车联网集成创新和合作,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点评: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场”和“高地”,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以经济优势和互联网优势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处于中国前列,41个城市总体迈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63万亿,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41%。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已签署《5G先试先用推动长三角数字经济率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围绕连接、枢纽、计算、感知等5G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到2021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将在长三角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进行5G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长三角地区还将以上海亚太信息通信枢纽和南京、杭州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为基础,加快区域通信枢纽和骨干网建设,打造世界级信息通信枢纽。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的目标。三省一市成立了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联盟,聚力促进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在进入2020年后,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仍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大数据看数字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已形成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两湖五大集聚区域,其中,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基础设施水平、产业成熟度、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相关评价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数字长三角”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驱动的生态系统,除数字经济这一基石外,还包含了数字创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建设。在产业地区分工上,应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层次,依托各省市比较优势,明确长三角数字产业功能分工体系,充分发挥长三角的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构建具有高引领性的千亿元级战略性数字产业群。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