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我们充分意识到这次 疫情的非常性和危机性,在这样危机时刻,央行做什么都不过分,不应有任何推脱,应最大限度、竭尽全力去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了 经济复原,需要采取措施。当前不是担心债务膨胀的时候,而是支持政府拿出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政策。
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我们有足够的弹性,所有的选项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对象。
疫情袭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成了抗疫先锋,可以说,央行重新拾回了“筹措战费”的功能。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最近表示,我们充分意识到这次疫情的非常性和危机性,在这样危机时刻,央行做什么都不过分,不应有任何推脱,应最大限度、竭尽全力去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为了经济复原,需要采取措施。当前不是担心债务膨胀的时候,而是支持政府拿出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政策。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弹性,所有的选项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对象。
央行总裁们的表态堪称央行的自觉抗疫宣言。各家央行也开始在行动上落实大规模释放货币政策。在疫情下,美联储能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2.2万亿 美元的超大规模资金,反映美国的 金融市场有相当成熟的市场厚度。如果纽约金融市场没有深厚的市场厚度,就无法配合美联储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资金供应任务。
在 分析央行“各流派”举措时,要就日美欧各自央行资产与其 GDP的对比来看。目前,日本央行占比已超过120%,2019年美联储只有20%,欧洲央行40%左右,现在均超过40%。日本早在2019年就超过了65%,这折射出日美欧货币政策的姿态不同。
一是日美欧量宽政策起点不同。表面看,美欧是在较高利率水平上起步的,日本则是在相对较低利率水平上出发的。如果说全球央行间存在量宽政策竞争的话,那么其政策起点的利率水平可谓竞争条件之一,值得关注。
日本虽在政策表象上是低起点,即起步时政策利率只有0.5%,与美欧相比在绝对值上显得超低。而美联储自次贷危机后就进入降息过程,2008年4月底已降息至2.0%。也就是说,2.0%成为美联储雷曼冲击后应对危机的政策起点。而从日本金融政策的纵向历史看,0.5%的政策起点却是2001年以来的峰值。2001年日本央行搞零利率+量宽政策,到2006年上半期完成“量宽退出”,同年7月14日,即 人民币 汇改升值满一年时加息0.25%,摆脱零利率,2007年2月21日,再加息0.25%,达0.5%。而至此美欧政策利率已处峰值一年多,美国23家住宅贷款机构倒闭。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央行的最后加息,堪称压垮美欧泡沫,引发次贷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连日本经济学者都认为日本央行是引发“次贷危机”的“共犯”。
[151]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