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感染数百万人的新冠病毒可能会动摇中国作为全球首选工厂的主导地位。
邻国印度已经嗅到了机会。
印度交通部长贾德卡里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国全球地位的削弱对印度来说
是“因祸得福”,可以借此吸引更多投资。人口与巴西相当的印度北方邦已经成立一
个经济工作小组,以吸引渴望摆脱中国的企业。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印度准备了一块
两倍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土地,为那些希望将制造业迁出中国的公司提供资金,并已
与1000家美国跨国公司接洽。
然而重新定位整个供应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独立经济学家鲁帕·苏普拉曼
尼亚说:“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许多企业面临严峻的现金和资本限制,因此在迅速
采取行动之前将非常谨慎。”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雅各布表示,印度政府进行土地储备,
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大公司不太可能仅仅因为有土地就转移业务,“生产
线和供应链比大多数人理解的似乎要棘手得多。很难在一夜之间把它们分开。”他说
,中国提供综合性的基础设施,如大型港口和高速公路、高质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物
流,这些都是满足跨国公司严格交货期限的关键因素。
印度可能不是全球跨国公司显而易见选择的另一个原因是,印度并没有很好地融
入全球主要供应链。尽管进行了7年的谈判,新德里去年仍退出了与其他12个亚洲
国家的关键多边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样的决定使得印度出口
商很难以零关税进入目的地市场,也很难向贸易伙伴提供互惠待遇。
“为什么我要在印度生产打算卖给新加坡的东西?”《亚洲世纪》一书作者帕拉
格·康纳表示,“从制度上讲,通过达成贸易协议建立联系与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同
等重要。”他认为,区域一体化尤为重要,因为全球贸易开始遵循“在哪里生产就在
哪里销售”的模式,即企业进行所谓的“近源”而非外包生产,并使其更接近需求。
与此同时,印度与外国直接投资不稳定的关系和不平衡的监管,也持续困扰着跨国公
司。
近十年来,由于劳动力和环境成本不断上升,跨国公司开始将低端产业从中国转
移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印度则被认为是输家,因为它未能创造条件,使跨国公司
不仅能够供应当地市场,而且能够将该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向世界出口产品。
[18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