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保险 > 正文

追踪77小时!上海破获首例“航延险”诈骗案

05/18
2020
来源
新浪财经
分享
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发现,如今想要出行前买份航空延误险(航延险)可不容 易,即使买到了,也不如以前性价比高。 这都是骗保团伙惹的祸。近日,追踪77小时,上海市破获首例“航延险”诈骗 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小编在采访中得知,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行业里就浮现了“航延险”诈 骗团伙身影。近年来,这类团伙越来越猖獗,动辄给保险公司带来数千万、甚至上亿 元的赔付损失,大额亏损之下,保险公司开始逐渐压缩甚至放弃航延险业务。 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市场上可选择的航延险越来越少,普通消费者的保 险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业内呼吁,保险业不宜因噎废食,应利用技术手段破解航延险 风控难题,多与航空公司、机场合作,建立智慧承保体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 品。 4个犯罪团伙 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2019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保险领域各险种理赔情况进行调研 时发现,上海市的航班延误险整体赔付率较高,存有违法犯罪的苗头。 经侦总队通过多维度排查比对,初步锁定了4个犯罪团伙。这些团伙利用提前获 知的航班延误信息,虚构保险标的,并乘坐延误航班来骗取保险理赔金。 经过半年的缜密侦查,经侦总队近日在上海、广西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经过 77小时连续追踪,成功破获上海首例“航延险”诈骗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杨某、何某等人为牟取不法利益,招募组建“保险理赔团队” ,并在广西、湖南等地组建合作团队,以免费乘机住酒店及提供一定报酬为幌子,对 外招揽乘机人。 “部分犯罪嫌疑人曾是为航空公司代理机票业务的工作人员,熟悉航空公司工作 信息流程,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了航班延误信息后,购买明知将会延误的航班机票来实 施诈骗。”上海经侦总队一支队副大队长杨展表示。 杨展介绍称,由于单个乘机人只能凭登机牌或者航司延误证明理赔一份航延险, 为了获得最高赔付,犯罪团伙分别通过保险公司官网、保险代理公司等渠道重复投保 多份航延险,虚构被保险人需要航空出行正常如约达到的事实,并使用私刻的航空公 司及机场印章,伪造多份航班延误证明,分别向各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这些犯罪嫌疑人近年来连续作案数千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目前,上述 犯罪嫌疑人已因保险诈骗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除了单独在售的 还有两个途径可获得航延险 杨展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赔付率过于高企,部分保险公司不得不下架航延险产品 ,或者提高保费、降低赔付限额来维持产品的正常运行,严重损害了普通市民的航旅 出行权益。 的确,近年来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航延险越来越少。查阅各大保险售卖平台,只找 到了四款在售航延险。 与以前航延险1小时起赔、动辄200元的赔偿相比,如今航延险延误3小时以 内的赔偿普遍仅为几十元,上百元的赔偿往往要延误3小时以上。 慧择保险经纪相关人士介绍称,以前的航延险往往及时生效,一两小时的延误可 以获赔数百元,给了犯罪团队较大的作案空间。 每年3月至9月,尤其是七八月的台风季节,航班延误比较频繁,犯罪团伙通过 综合评估台风风速和航空公司信息,提前预判飞机取消及延误情况,再购买机票及大 量航延险或含有航延险责任的旅意险。小城市起飞的机票往往很便宜,远远低于航延 险的重复理赔金额,犯罪团伙便能从中获利。 遭遇大额赔偿后,保险公司优化了理赔机制。 目前,航延险普遍由“及时生效”调整为“次日凌晨生效”或更晚时间,2小时 以内的赔偿金额往往不足50元、甚至零赔付。以前海财险为例,该公司航延险需在 投保后第六日凌晨才生效,2小时以内无赔偿。 慧择保险经纪上述人士表示,更多的保险公司则选择了不单独销售航延险,而是 在旅游险中涵盖航延险责任。许多旅游险都包含航延险责任,不过往往要航班延迟5 小时及以上才能获得赔付。 此外,还有一条获得航延险的途径,那就是银行信用卡。据悉,银行白金及以上 级别信用卡往往会赠送航延险。 航延险需求大 保险公司应提高风控能力 根据飞常准APP发布《2019年全球机场&航空公司准点率报告》,201 9年中国内地机场实际出港航班量达480.23万架次,出港准点率为75.57 %,起飞平均延误时长28.11分钟。 长三角地区机场受恶劣天气影响机场较大,去年上半年,杭州萧山机场受恶劣天 气影响,延误时长总计达626小时。 业内人士呼吁,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对于航延险的需求很大。在打击犯罪团伙 的同时,保险业也要厘清航延险风控的难点,运用技术手段逐个击破,提供更丰富多 样的产品给消费者。 为了满足普通消费者的航延险需求,社科院金融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 王向楠建议,保险公司加强与航空公司、机场等合作,及时获得比较明确的航班延误 消息,自动停售高风险产品。 同时,行业性组织应利用全行业数据,评估不同航线、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延误风 险,建设差异化的费率体系,促进险企“智慧承保”。 此外,保险公司也要加强事后分析,对于赔付次数、赔付率高到明显不合理的投 保人,限制投保。 当然,保险公司亦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发现相关犯罪线索,与公安部门密切合作 ,打击保险诈骗行为,提高犯罪成本。 “目前《刑法》中‘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仅覆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 ,由于保险诈骗的实施链条较长,建议将犯罪主体拓展到不特定的知情人员,特别是 能影响保险标的状况或知悉其状况的单位或个人,包括保险业内部人员。”他补充道 。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0014","PageTitle":"追踪77小时!上海破获首例“航延险”诈骗案-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9001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