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 上海启动创新监管试点

05/18
2020
来源
新浪财经
分享
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加速,在提出用5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 中心的总体目标后,一系列相关措施落地。 17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将助推上海金融科技产业的高水平集 聚和高质量发展。在成立仪式上,《上海金融科技白皮书(2019)》(下称《白 皮书》)发布,对上海金融科技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央行上海总部还宣布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以探索设计一 个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表示,面对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借鉴国际上关于监管沙 盒的理念和经验,探索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 科技创新监管制度。 创新试错容错机制 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 用迅速发展,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的领域。但与此同时,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监管沙盒”被予以诸多关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据《白皮书 》称,目前全球范围内有18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建立符合本地金融创新 需要的监管沙盒。其中,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运作相 对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去年9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 21年)》,12月开始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今年4月,试点 地区扩容至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 。 刘兴亚说,与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相比,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符合 中国国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规风 险可控的框架下,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 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刘兴亚表示,未来将从三方面来营造安全、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一是 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实现创新和风控的双赢;二是构筑四道防线的创新安全网 、提高行业积极性和整体竞争力;三是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助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 据悉,除了持牌金融机构外,科技公司也可申报试点项目,但须由持牌金融机构 为其提供科技产品的金融场景支撑。申报项目可以是金融服务,也可以是科技产品, 但项目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技术创新、风险可控及监管支持等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对第一财经称 ,上海在开展监管沙盒工作时,可加强对监管科技的投资,借助科技手段,对相关创 新产品、服务进行监督、跟踪、测试、评估等,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另外, 考虑到可纳入试点范围的项目较多,建议主要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进行,特 别是在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可将外资机构也纳入试点范围内。 《白皮书》也提到,虽然目前监管沙盒进入主体多为持牌机构或者持牌机构与科 技公司合作项目,但今后随着各地政府监管经验的积累,可考虑扩大监管沙盒的主体 范围,不仅为持牌金融机构,也为各类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孵化试验的空间。 严监管之下,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白皮书》建议,首先,要明确创新背后的业 务合规性和监管主体;其次,控制风险、小范围先行先试,构建一套衡量业务效果、 风险程度等创新业务探索效果的指标体系;积极参与完善监管体系,逐步推动创新业 务孵化为规模化业务等。 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 除了监管创新之外,同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相 关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和高校等44家单位联合发起,第一财经也是联合发起单 位;央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局等8家管理部门联合出任 指导单位。 联盟将通过打造产业园区、建立联合实验室、成立创新中心、发布金融科技白皮 书和行业指数、举办行业峰会和高峰论坛等各种方式,打造金融科技的交流平台、展 示平台和创新基地。 当天,联盟的物理载体“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揭牌,这是上海首个以 “金融科技”为主导产业的产城融合项目。 上海国际集团表示,在当前金融科技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趋势下,各 参与主体仅依靠自身能力已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比如,金融机构的资产规 模、盈利能力与业务模式、产品深度存在不适应,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发展地位 不匹配等)。因此,必须从单打独斗走向协作共赢,共同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 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保险行业未来的经营模式,更多需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来 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我们相当关注的健康、养老这些产业的布局,是需要有更多科 技力量的驱动,包括医疗、信息、大数据,包括人工智能。”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方面加大投入,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 融合。金融科技逐步成为金融机构战略发展的重点。 作为联盟的首批8家科技公司之一,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氪信科 技”)是第一家把大规模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在大型银行的上海科技公司。公司创始人 兼CEO朱明杰对第一财经表示,需要把传统金融行业的“用户思维”变成互联网行 业的“客户思维”。 上海金融科技有巨大潜力 金融科技是上海下一阶段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关键领域,也是重要竞争力的 体现。 为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今年1月,上海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 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科技的技术研发 高地、创新应用高地、产业集聚高地、人才汇集高地、标准形成高地和监管创新试验 区,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上海已经具备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实力。李峰就 对第一财经称,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市场;拥有一批特色的科技 创新园区以及科技产业联盟,并且营商环境也在升级优化。 目前,上海金融市场体系齐备,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 黄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9年金融市场交易额达1933万亿 元,拥有各类中外资持牌金融机构1646家,其中外资机构约占1/3。3月26 日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显示,上海已由全球第 五上升至第四。而在金融科技的排名,上海则位居第三。 在科技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集聚方面,上海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丰富,拥有张江、 紫竹、临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并吸引了支付宝、建信金科、金融壹账 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企业落沪。此外,在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方面,上海亦持续 优化,设有全国唯一的金融法院,且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三家知识产 权法院之一。 《白皮书》还称,当前上海也面临着中央交付的三项重大任务的新机遇,将为完 善长三角监管金融科技协同、加强监管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审核中的应用、发挥自贸区 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等。 作为全国首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上海已获批在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应用水平 、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金融惠民服务能力、加强监管科技应用等 四方面开展23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 在此背景下,《白皮书》表示,未来上海可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及应用,如鼓励 云计算技术的国际运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运用实践、区块链的运用等方面的探索 及应用;加强对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引导和培育;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 技术和标准建设;加快落实金融科技普惠民生应用场景等。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90024","PageTitle":"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 上海启动创新监管试点-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90024},"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