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
背景下,帮助外贸型中小微企业复工扩产、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所受冲击,银行业
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不过,记者近日采访多家银行了解到,在前期落实稳外贸工
作推进的基础上,银行业应对疫情影响自有妙招:从持续借力金融科技和“非接触”
模式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到总行层面研究制定更为系统化的举措方针,再到着眼于
对外开放重点前沿区域打开新局面,力挺稳外贸的步伐越迈越坚定。
为稳外贸输出“金融智慧”
“从提交报关审核、应收账款融资申请到贷款到账,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实
在是太方便了。”4月30日,福建省诏安县安邦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74万美
元出口应收账款融资的当天交单和当天放款,享受到了营商环境优化的便利。而为其
提供便利的是建行福建省分行。
“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融资方式发生许多变化,‘非接触’贷款成为了新趋势
。”该分行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深化与当地海关、工商等政府部门的
联动,为企业提供“零接触、全线上”的外汇结算、贸易融资等便利和优惠,并率先
开办贸易便利化试点业务,通过单证精简、流程简化等多措并举,为诚信合规企业提
供便捷金融服务。
这只是银行业为稳外贸大局提供支持的一个小小缩影。除了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
资外,借助特色产品为外贸型企业排忧解难。通过独家开发的“银贸通”产品,青岛
银行今年以来已为13家外贸型企业发放贷款5443万元。
“该产品最大特色是无抵押担保,融资节点提前到企业出口货物装船前,为企业
采购备货、组织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全面支持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疫情之下帮助不
少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该行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银行业还为精准帮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打造专属服务方案。在甘肃,
中行甘肃省分行联合甘肃省商务厅、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共同推出稳外贸专项金融服
务方案,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通过建立授信绿色通道、减费让利降低企
业成本、优化受困企业金融服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助力企业“走出去”等方式,
以及为企业提供网银、手机银行、“单一窗口”等多渠道的线上服务平台,提升企业
复工复产效能。
支持力度再加码
在外贸领域不确定因素渐增的背景下,近期,银行业继续积极贯彻“六稳”工作
要求,从总行层面出台多项举措,服务稳外贸大局。
近日,进出口银行与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扩大外贸信贷投放促进稳
外贸有关工作的通知》。据悉,双方将共建沟通会商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夯实政策
支持和保障,切实做好2020年扩大外贸领域信贷投放、促进稳外贸工作。
此前,进出口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吴富林曾表示,该行二季度要持续加大对外贸
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等举措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支持贸
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构建与支持开放型经
济建设相适应的产品体系。
工行也与商务部签署《“稳外贸、稳外资”合作备忘录》。据了解,工行将提供
1500亿元专项融资规模,支持外贸、外资及全球供应链企业稳定生产经营;通过
国际贸易融资债券发行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本外币融资支持,纾解企业资金压
力,助力稳定外贸进出口。
为了应对疫情蔓延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建行在“全球撮合家”跨境撮合平台原有
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支持14个语种访问的医疗防疫专区,高效支持境内外防疫物资
跨境对接,并在助力全球战“疫”的同时,带动国际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收集境外抗疫物资需求约9.5亿件,梳理联络国内防疫
物资生产和出口企业近千家,发布防疫物资商品供给信息近2000条。建行撮合出
口的医疗物资已在23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民生企业和教育机构等
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将持续构
建获客、活客、留客新渠道,不断释放业务增长新动能,开启国际业务和海外业务发
展的第二曲线,实现从传统“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到“信息中介”的跨界转型。
其他类型的银行也有所行动。广发银行于近期推出开通跨境金融防控疫情绿色通
道、减免手续费助力疫情防控、提供线上化跨境产品便捷服务、顺应贸易便利化改革
、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服务外贸小微企业、深化与信保等机构合作为外贸企
业增信、整合全球资源创新跨境融资产品等八项措施,优化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
外贸中的积极作用。
重点区域重点推进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肩负探索扩大开放重任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自然也是落实推进稳外贸工作的重点区域。
就在前不久,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印发《关于全面做好企业复
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就积极支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
盘、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意见,提出
要鼓励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扩大贸易融资业务规模,积极应对疫情对国际产业链、供
应链的冲击;推出重点研究支持数字贸易开展的跨境金融政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
境转让试点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扩大到上海全市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等利好举措。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在积极助力稳外贸。4月底,东莞发布《东莞市关于
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向符合普惠型小微企业条件的
外贸企业新发放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5%,鼓励银行机构适度提高对外贸
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等。
在广州,广州银行推出包括增加信贷资源投入、落实重点客户服务团队、组合式
贸易融资、减费让利等七方面27条稳外贸金融服务措施。“我行将拿出50亿元专
项信贷规模,支持外贸企业复工扩产,缓解它们由于疫情影响订单流失造成的资金链
紧张。”广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资金链激活产业链,尽快恢复供应链生态
和外贸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目前已上线了“一带一路”和“粤港澳
大湾区”两大专区板块,通过整合境内外多渠道、多维度数据资源,集中展示相关跨
境项目、服务、商品的需求和商机信息,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
拓展国际合作。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