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产品今年将会迎来一次全面的革新升级。
5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
20)(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2020年版重疾表”),并向所有人身险公
司征求意见。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的调整,将直接影响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定价和准
备金评估。
记者从中国精算师协会获悉,银保监会就如何规范使用2020年版重疾表起草
了相关文件,目前正在向行业征求意见。结合3月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就《重大疾
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业内人士普遍预计,
6月份,新版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会正式定稿,新版重大疾病发生率表将一同发布。8
月份前后,人身险行业的重疾险产品将会进行一次全面的革新升级。
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重疾表重修
2020年版重疾表是继2013年中国精算师协会首次编制《中国人身保险业
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后的第一次修订。
时隔七年,为何重修重疾表?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我国的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已发生较大
变化,现有重疾表已经不能满足保险行业发展和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
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从两点可见一斑。一是随着近几年人们保险意识不断提升
,对包括重疾险在内的健康险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了突出重围,保险公司在开
发重疾险产品时,普遍遵循“病种越多越好”的做法,可保100种以上重大疾病,
已经成为重疾险市场上的主力。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重大疾病保险
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2007版定义”),确定了25种常见重大疾
病的标准定义,这意味着除了官方认定的25种重大疾病,其他重大疾病的定义由保
险公司自行制定。
“事实上,25种重大疾病的发生率超过95%,额外增加的疾病对发生率影响
很小,设置一些发生率极低或基本已经消灭的病种,实际上是损害了消费者的保障利
益。另外,虽然可保病种看似很多,但有些保险公司存在一病拆多病承保的情况,从
而获取‘营销包装利益’。”保险科技平台爱选科技对近几年重疾险市场产品梳理后
得出结论,人身险行业急需疾病定义规范化。
二是如中国精算师协会上述负责人所言,我国的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已发生较大
变化。作为准备金评估的重要指标,及时更新十分必要。2019年上市险企均大幅
增提保险合同准备金。其中,中国平安207.74亿元、中国太保80.77亿元
、中国人寿24.02亿元、新华保险62.49亿元、中国人保19.91亿元,
如此步调一致的操作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考虑到疾病发生率恶化风险”。去年三
季度末,新华保险披露大幅补提长期健康险准备金,增加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27
.65亿元。人保寿险总裁傅安平在去年11月份举办的开放日上也表示,根据实际
发生经验,计划在第四季度对重病发生率和一些个别指标进行调整,这些调整会减少
一些利润。
重疾定义区分重轻发生率明显下降
3月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
版(征求意见稿)》,新版重疾定义的病种由原来的25种增加到28种。其中,严
重恶性肿瘤、较重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
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严重慢性肾脏病(6种)为
重疾险必保疾病。另外,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
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轻度疾病的保
险金额应不高于所包含的此规范中的重度疾病保险金额的20%。
根据新版重疾定义的调整,2020年版重疾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4张表增
加到9张表。具体来看,为了评估过往签发保单的准备金,CI1、CI2是200
7年重疾定义下的6病种和25病种的经验发生率表;CI3、CI4、CI7是根
据新版重疾定义调整的经验发生率,分别为6种重度疾病、28种重度疾病和严重恶
性肿瘤的经验发生率,主要是为了以后新产品定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I5、C
I6是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的6种重度疾病和28种重度疾病的经验发生率,用于
大湾区区域性保险的定价和评估;K1、K2为因重疾导致死亡比例表。
那么,这套梳理了2900款疾病保险产品,摘录了160种疾病,收集了3.
7亿条承保数据、587万条理赔数据的2020年版重疾表有何变化?
整体来看,2020年版重疾表发生率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长城证券通过对比发现,在新版重疾定义下,与现行发生率相比,2020年版
重疾表中,男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普遍降低。0岁至40岁男性群体重大疾病发生
率变化不显著,但40岁以后男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大幅下降,降幅高达32.5
%。
女性群体在36岁到47岁这一阶段,重度疾病发生率有所提升,提升幅度最高
约10%。不过,在其他年龄段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均有所降低,特别是48岁
之后,降幅明显,最高约为38%。
“从变动幅度来看,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差异程度要显著高于男性群体。”
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这或与新版重疾定义将甲状腺癌分级处理有关。
以中国人寿为例,2019年该公司重疾险赔付金额占当年赔付金额的23.5
7%,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成为重大疾病三大隐形杀手。从恶性肿瘤赔案
分布来看,男性患肺癌赔付占比最高,达到20.14%,患肠癌赔付占比10.5
4%,患肝癌赔付占比10.32%,患甲状腺癌赔付占比8.24%;而女性患乳
腺癌赔付占比最高,达到18.70%,患甲状腺癌赔付占比18.20%,患肺癌
赔付占比12.89%。
从上述数据可见,甲状腺癌在女性重疾赔付中占比更高。而将一部分甲状腺癌纳
入“轻度恶性肿瘤”范畴,赔付不高于重度疾病的20%,将使赔付出现下降。因此
,在2020年版重疾表中,女性群体重度疾病发生率在大多数年龄段都出现了下降
。
重疾险价格或降10% 谨防“炒停售”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就是产品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综合多家券商测算结
果来看,调整后的重疾险产品价格将下降10%左右。
“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价产品有望推出,但力度有限。”方正证券高级
分析师左欣然认为,虽然重疾发生率调整为产品定价提供了新依据,但真实赔付情况
并未改变。若跟随2020年版重疾表调降价格,则意味着利润与业务价值的压缩。
因此,是否降价、降多少,取决于险企自身的产品策略与发展战略。比如,对于利润
丰厚的大险企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将推出适度降价产品,但由于当前市场份
额尚可、线下重疾险营销推进如常,因此,降价意愿不会十分强烈。对于已在低价竞
争的中小险企尤其是互联网保险,市场份额为先的发展战略将倒逼其借此机会适度降
价,但已被挤占的利润空间也难以出现大幅降价。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重疾险产品价格将更低,比肩香港地区。”左欣然表示。
2020年版重疾表的一个显著特色,即在全国地区重疾发生率基础上,新增针对粤
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发生率表,以助力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需要。20
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
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重疾发生率较新版重疾定义下的全国地区重疾
发生率低8%(女性)~13%(男性),而新版重疾定义下的发生率较现行重疾定
义下的发生率又平均低21%(男性)~24%(女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产品
将较现行重疾定义下的发生率减少约70%,与香港地区相差不多。
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疾险产品的价格水平主要由市场供给和需求
决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率、费用率、风险发生率等。本次重疾表修订
在曲线形态和发生率水平上较现行重疾表均发生了一定变化,特别是对风险边际进行
了科学优化,有利于促进重疾险产品的定价更加科学合理。
新版重疾定义和2020年版重疾表尚在征求意见中,“炒停售”这一传统“促
销”方式就已经开始。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在某大型寿险公司早会上,已经开
始对相关内容进行片面解读;在微信朋友圈,保险代理人劝客户在新规实施之前购买
重疾险产品的内容也开始出现。“原位癌不保了、轻症只赔保额的20%……总之就
是告诉客户,新的没有老的好,再不买就买不到了。”一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其所
在公司早会的宣导内容,“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来‘促销’,提前透支客户的
信任。保险作为一种保障,什么情况下都是早买早好。”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