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
告”)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的效果进行了专栏梳理。报告称,自20
19年8月央行宣布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LPR改革已取得重要成效,货
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提高,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成效显
著。
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
,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0.6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
2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LPR降幅。
今年4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至3.85%和4.65%,较
3月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央行表示,由于LPR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有利
于继续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LPR创单
月最大降幅,将带动一般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贷款成本下降有助于激发企业信贷
需求。
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完全打破
报告显示,2020年4月中旬,在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
.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3倍,贷款利率的
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另据统计,3月,在一般贷款中,利率高于LPR的贷款占比为72.83%,
利率等于LPR的贷款占比为2.75%,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24.42
%,贷款利率加减点区间整体较去年12月有所下移。
与此同时,银行内部定价机制进一步改善,市场化形成的LPR逐渐取代贷款基
准利率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FTP)的主要参考基准。据统计,绝大
多数全国性银行已将LPR内嵌入FTP曲线,贷款FTP与LPR联动性增强,商
业银行FTP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此前,央行已将银行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定价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考核,推动银行有序运用LPR进行贷款定价。此外,央行要求今年1月1日起,
金融机构不得新签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在此基础上,存量浮
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于3月1日启动。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
应抓紧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
道,推动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央行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转换进度的监测,
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MPA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
可基本完成转换。
LPR改革有效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目前,LPR的形成机制为:报价行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加点
报价,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自去年
8月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累计下行了46个基点。光大证券固定收益分析
师张旭认为,这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由MLF利率的下降所贡献,特别是从2019年
10月以来,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利差一直维持不变,LPR的下降全部来源
于MLF利率的变化。
事实上,上述现象的背后是在LPR下行的过程中银行业内部发展面临的不平衡
问题——部分银行在市场利率降低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负债成本偏高、息差压力较大的
问题。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三次降准,在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同时,着力降低银行资
金成本。
“对银行来说,负债端的主要部分是存款,仅靠下调政策利率很难有效降低银行
成本。要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既定方针
不变。”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预计,监管层有可能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存款
利率浮动倍数下降,从而达到实际存款利率下降的效果。
在引导存款实际利率下降方面,LPR改革已经在发挥作用,对于存款利率市场
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报告显示,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
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端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
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
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
也有所下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有效
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