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龙志安(Laurence Brahm
)10月29日在中国日报刊文称,中国共产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九届
五中全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是其重要议程,将为未来5年乃至15年设定经济和发
展目标。
文章说,通过规划,中国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活力和创新的市场经济。中国的五年
规划将对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进行长期评估,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制
定预算和规划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民和企业的需求。
这与西方的制度不同,西方的制度更多地是由选举周期和政治驱动。在西方,政
治权力和游说机构暗中资助政治权力,他们不会优先考虑国家经济健康和人民的生计
。
就像我们今天在美国所看到的那样,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
命,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美国政府却因为非常短期的政治利益选择忽视病毒。
作者认为,中国的规划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长远得多。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源于
儒家哲学、道教、佛教以及普遍规律,这些都为进行长期规划提供了文化背景。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考虑到新的全球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反全球化情绪正在
上升的世界。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平行世界。一方面是美国等奉行保护主
义、单边主义的国家,另一方面是同中国一道寻求多边发展的多数国家。
随着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政策,世界被迫进入本土化状态。
因此,制造业和技术开发,特别是软件和芯片的开发,可能会在中国实现本地化。这
就需要中国国内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以及更清晰的创新战略。在早期阶段,这可能是
一个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有利于中国。因此,专注于高端制造、技术开发和创
新的本土化可能成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最后说,中国的大部分新技术发展将用于环境修复——将能源需求从化石燃
料转向绿色能源。一方面,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将环境保护视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另
一方面,中国则将环境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视为商
业和发展机遇。
可再生能源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大量使用大数据来管理。因此,这是实现增长
的机会,也是创造就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企业和新金融形式的机会。
[185]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