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第26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杭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震山表示,近年来,该行秉承“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行稳致远的基石”的理念,在打造符合中小银行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之路上做了一些探索,主要体现在把握好五个关系上。
一是把握好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一,在思想引领上,在党委主导下,特别是在相关主体之间形成了“治行必先治党”的理念共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力求发挥好党的领导和现代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第二,在制度安排上,杭州银行在2017年修订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重要职能,获得了主要股东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明确了党委会八大重大问题前置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先经党委会讨论。第三,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方法与路径,比如建立重大问题党委决策沟通酝酿机制,强化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协调和协同,把好决策关、执行关及监督关。
二是把握好健全治理架构与清晰职责边界的关系。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的基础上,该行在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下分别分设5个、2个、7个专业委员会,力求构建起工作到位的党委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以及负责的管理层。这些年,该行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三会一层”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股东、“三会一层”、各专业委员会等不同公司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确保各个治理主体在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
三是把握好改善股权结构与规范股东行为的关系。规范股权结构与股东行为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杭州银行自成立以来,先后通过引进境外投资者(澳洲联邦银行)、发行上市、定向增发等方式,初步构建了包括国有资本、境外资本、民营资本、专业机构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资本在内的多元股权结构。目前该行股权结构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该行第一大股东为澳洲联邦银行,持股15.57%;第二大股东师杭州市财政局,持股11.86%;第三大股东是浙江民营企业——红狮控股集团,持股11.81%,三足鼎立并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65%左右,这样的股权结构既有利于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可能出现的股东干预,也有利于防止股权过于分散可能带来的股东缺位和决策效率低下,多类资本相互融合,多元结构相互制衡,为公司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近几年杭州银行还坚持规范股东行为,督促股东履行好义务。
四是把握好隔离股东风险与深化战略合作的关系。自2005年引进澳洲联邦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以来,澳洲联邦银行提升了杭州银行董事会的专业性和国际视野,并且在战略协同、技能转移、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合作。
五是把握好强化内部约束和发挥外部约束的关系。这些年,杭州银行始终坚持从严治行,强化党委综合督察,同时整合纪检监察、监事监督、审计监督、合规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保障全行稳健发展。另外,还开展了“两会一层”的评价考核,并在2017年在杭州国有企业中率先试点高管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此为契机,在全行推进市场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作为上市公司,该行重视建立完善规范的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体系,多层面多渠道加强投资者互动,积极倾听市场声音,主动回应市场关切。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