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都是在电视里、手机上看,这次终于能在现场观看了。”重阳节前夕,
一场抗疫原创沪剧让退休多年的史阿姨大呼过瘾。
这是上海银行连续第四年推出美好生活沪剧演出,也是献给养老金客户的一份特
别的重阳节礼物。
几天前,得知有演出的消息后,史阿姨第一时间开启了“抢票模式”。多年来,
喜欢沪剧的她第一次有机会在演艺中心里现场观看表演,心情很是激动。
据悉,这场沪剧演出开放了几百张门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门票就被一抢而空
。
“最初知道老年客户对于沪剧有喜好,就和沪剧团合作推出了这台演出,没想到
一办就是4年。”上海银行零售业务部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杨艳红告诉《金融时报》
记者,最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却收到了远超预期的效果,下一步,准备考虑
加场或者推出越剧等演出,满足更多老年客户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
伴随着中国养老事业的蓬勃兴起,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不断孕育新变革,我国养
老金融正在迎来广阔发展天地。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10月21日开幕的2020金
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养老金融改革发展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
业务规范,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副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
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
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此外,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
营机构先行参与。
“老年群体是银行重要的客户群体,无论是从业务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责任角
度来看,银行都必须把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好,把老年客户群体服务好,特别是运用金
融科技手段,提升养老客户服务效能和体验,打造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招
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造特色养老金融服务
10月15日,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首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成都海椒市支
行新装亮相,这是中行在西部地区打造的首家“银发”场景社区养老特色标杆示范网
点。
走进网点不难发现,其内部整体采用不易碰撞的圆弧形设计,随处可见“老年群
体优先”的醒目标识和引导牌。网点交易区域集中前置,精简老年人行走路线。在柜
台、自助设备旁摆放着字号放大、内容简明的常办业务流程,以及呼叫铃、老花镜、
放大镜等物品,方便老年人使用。此外,网点还设置了书画休闲区,供他们消遣等待
时间。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中行已在山东、山西、海南等
多地开设养老服务示范网点。
上海银行也专门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打造了50家养老金融特色支行,在网点内
安装软面座椅、铺设防滑垫、配备医药箱,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轮椅和免费血
压、血氧测量。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行较早就引入“老年导银志愿者
”,以老人教老人的方式帮助老年客户学习新知识、使用新设备。至今,“老年导银
志愿者”服务已惠及百万老年人。为了让更多老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在智能时代生
活得更便利,迄今仍有逾两百人的“老年导银志愿者”队伍活跃在上海银行各网点。
运用科技手段落实智慧助老
今年10月是我国第11个“敬老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开展了主题为“弘
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的2020年全国“敬老月”活动,
启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智慧助老,即缩小信息时代给老年人带来的“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更应该让科技进步与老年朋友的美好生活相融合,银行提供的所有
新型服务都应该是有温度的、符合老年群体需求的。”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吕天贵表示
。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家银行在打造老年服务体系时依靠科技赋能
,强调智慧助老,强化产品设计和场景服务的老年关怀属性,智慧助老服务体系正在
逐步建立。
在每年重阳节开展“敬老月”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兴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的一项重
要工作。“敬老月”期间,兴业银行创新利用“安愉老年学院”“安愉人生俱乐部”
等养老金融特色平台,为老年客户开展手机等智能设备使用培训,消除“数字鸿沟”
,帮助老年客户更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
为打破老年人和智能科技之间的壁垒,中信银行围绕客户旅程重塑老年服务体系
。据了解,中信银行“幸福+”老年服务体系,围绕老年人的生活场景提供“幸福+
财富”“幸福+健康”“幸福+学院”“幸福+优惠”“幸福+舞台”“幸福+出游
”六个服务板块,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老年人找到生活的精彩,落实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游”的高品质养老
理念。目前中信银行“1+6”老年服务体系已覆盖北京、上海、郑州、成都、西安
、杭州、南京、武汉、合肥、沈阳、哈尔滨等50余个全国主要中心城市。
竞相布局养老理财市场
郭树清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
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业内专家认为,在养老市场需求激增与国家政策引导之下,我国养老体系结构将
逐步优化,养老第三支柱将迎来较快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覆盖面广、运作稳健、客
户信任度高的银行理财将承担着重要角色,成为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两年来,各银行纷纷推出针对老年人的养老理财产品,特别是今年以来,银行
理财子公司成立以后纷纷扎堆布局养老理财产品市场。
以兴银理财为例,作为国内较早对养老金融业务开展专业化运营的商业银行之一
,兴银理财在4月下旬推出的首款养老型理财产品“安愉乐享1号”在发行后的较短
时间内就完成了资金募集。
据普益标准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等
6家理财子公司推出了养老理财系列产品,理财子公司产品数量占到了28%。同时
还有多家理财子公司均将养老主题产品列入产品体系中,多款产品有待面市。
“养老理财产品投资周期长、追逐相对收益的特性,不仅能够发挥商业银行在风
控管理体系上的优势,而且对于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平滑因经济
周期性波动而带来的阶段性风险,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飞旭表
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养老金融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各方主动作为、智慧应
对。“未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比如养老存款、兼
顾安全性和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以及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险产品等,更好地满足老年
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董希淼建议。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