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
论坛“金融科技与创新”上就“金融科技助推全球经济合作发展”议题发言时表示,
金融科技是全球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金融科技在渠道线上化、运营全时化、
服务智能化等方面具有许多突出优势,有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非接触式和不间断性以
及快捷性,从而更能有效地对冲疫情影响、加快经济复苏。重视发展金融科技,有助
于提升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
数字红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的作用。依托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
金融,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直达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必须看到,金融科技具有“双刃剑”效应,从国际金融治理角度看,李东荣
认为,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数字鸿沟的挑战。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同,网络终端特别是移
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差异明显,而且居民在数字能力方面的鸿沟可能比数字接入方面
的鸿沟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将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从金融科技发展中
获益的能力有所分化。
二是监管套利的挑战。由于各国金融监管理念和制度体系有所不同,风险研判和
管控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金融发展优先的政策导向下可能引发“监管竞次”问
题。实践中,一些打着金融科技创新旗号的机构,从强监管国家迁往“监管洼地”的
情况并不少见。
三是风险外溢的挑战。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性和基础设施连通性不断增强,金
融科技可能带来业务、技术、数据和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使金融风险传染速度更快
、溢出效应更强、风险结构更复杂,提高了金融风险全球治理的难度。
四是规则缺口的挑战。当前,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新的技术应用和
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还有较大供给缺口
。
李东荣建议,可从四个着力点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可持续
发展。
一是倡导国际共识理念。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提出的《巴厘金融科技议程》等国际共识,推动将普惠
金融、负责任创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保护等原则理念融入到各国金融科技发展战
略和规则体系之中,使金融科技的经济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促进各国特色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监管制度等
方面差异较大,发展金融科技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模式。各国应在充分
吸收国际共识理念和标准规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金融科技,在全
球范围内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在加强金融科
技产业生态建设、设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建立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体系等方面积
极作为、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金融科技发展道路,为全
球金融科技发展贡献了中国的经验和方案。
三是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依托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等
国际组织,深化金融科技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评估与风险监测,探
索建立金融科技监管信息共享、风险联动应对和危机处置机制,加快网络安全、数据
治理、跨境支付、反洗钱等关键领域的金融科技国际标准规则体系建设,解决好金融
科技跨境“监管竞次”和监管套利问题。
四推动知识能力共享。充分借助各种有效机制和渠道推动金融科技知识能力的共
享,可发挥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互
联网金融协会和世界银行共同支持建设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等机制作用,加强政产学
研多层次交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经验本地化、本地经验国际化,鼓励具备条件
的各国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可持续原则,通过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中心等形式,拓
宽金融科技合作和知识共享渠道。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