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0年医保药物入选清单公示于今天下午17:00结束,这将预示 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评审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医保评审进入新阶段,也是医保评审最紧张、激烈的阶段,药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专家门前门庭若市。
此次医保药品入围名单中诸多药物引起大家的疑问,重点监控药物为何可以进入医保评审清单?老药新注册就可以重新评估吗?
我们试着与大家一起关注,老药新用的评审之路。
医保名单中「混」入哪些老药?
条件五: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8 月 17 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
那么,问题来了,申报药品条件需要满足几个要素即可入围?
新通用名药物审批时间需要在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8 月 17 日之间,本来第一版征求意见稿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31 日,由于诸多国内药企产品在上半年审批,而此次如果不能进入医保将可能会损失先机。
因此,在多方呼吁下,政策主管部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调整为 8 月 17 日,这也为国产创新药打开医保通道。另外审批主题为需要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还需要是新通用名。
我们在申报药品名单中发现,诸多非新通用名的药物赫然名列其中,例如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III), 依达拉奉氯化钠注射液,依那西普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氯化钠注射液,左奥硝唑,左乙拉西坦片。
这些药品都是新药吗?满足申报药品条件中第五项三要素吗?时间、审批主题及新通用名。
笔者看到类似二甲双胍和依达拉奉就疑惑重重。
老药为何能进入医保清单?
从医保入围药品来看,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花非花,雾非雾,似曾相识
其实盐酸阿芬太尼并不属于新药,1983 年在荷兰首次上市,1987 年引入美国市场,盐酸阿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的类似物,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麻醉时使用的短效强镇痛药,适用于短小手术。目前国内尚未上市,已上市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三个品种。可能我们对芬太尼印象深刻,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阿芬太尼申请一波三折,宜昌人福发布的公告显示:
①16 年前,2004 年宜昌人福就盐酸阿芬太尼向国家药监部门提交定点研制申请并获得受理
②2008 年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于 2013 年 1 月申报生产,之后宜昌人福撤回该品种申报,决定待完善后再行申报
③2018 年该药品以「申请人主动撤回并改为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标准完善后重新申报的仿制药注册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
④2020 年 2 月该药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上市
宜昌人福关键动作值得药企参考,主动撤回,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标准申报,被纳入优先评审品种,同时时间维度落入新药评审区间,可作为新药评审。
2、新组分或新适应症
依达拉奉这个吸引眼球的成分,或将成为明星。2019 年依达拉奉进入第一批药品重点监控目录,2020 年依达拉奉复方制剂以 1 类新药获得 NMPA 审批上市,同年 8 月中依达拉奉又进入医保申报药品清单
①1 类新药依达拉奉复方制剂
2020 年 7 月 30 日,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获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以 4:1 的配比组合科学配伍了两种活性成分:依达拉奉和右旋莰醇,可显著降低和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引发脑神经损伤。为我国卒中患者治疗带来新选择。
②依达拉奉新适应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LS
依达拉奉原研药企业是三菱制药,最早于 2001 年 4 月在日本获批治疗脑卒中, NMPA 官网显示,依达拉奉审批记录有 49 条,其中,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早在 2005 年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
而此次重新审批上市为适应症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LS,又称为渐冻症,如果进入医保可能也可能会限制为 ALS 治疗。
依达拉奉进入医保申报药品清单对企业启示,如果药品进入第一批重点监控目录,在 NMPA 重新注册审批获得新适应症,新商品名,将按照新药标准进行医保评审。
3、技术改良
百洋制药推出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于 2019 年 12 月获得 NMPA 审批上市。该技术采用单室渗透泵控释技术,片芯包含药物和促渗透剂,外包一层半渗透膜,在片芯包衣膜激光双面打孔,利用渗透压原理令药物有效成分以恒定的量及速率在人体内释放,可消除血药浓度的波峰波谷现象,进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类似技术辉瑞经典糖尿病药物瑞易宁曾经使用,国内药厂很难掌握该核心技术,百洋医药算是医药界的「华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该核心技术。
其实,通过技术改良还有辉瑞依那西普,1998 年 11 月 2 日 FDA 批准上市,2018 年 3 月 NMPA 批准辉瑞制药注射用依那西普上市,注射方式改为皮下注射,患者可以自行完成注射过程。该药每盒包装中包括 2 瓶依那西普(25 mg/瓶)和 2 支注射用水预填充注射器,2 支针头,2 支接合器和 4 支酒精棉签。
而之前审批是依那西普注射液,技术改良后通用名是注射用依那西普,看来给药方式改变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
从目前医保评审入围标准来看,无论是老药还是新药,药品新适应症审批,撤回重新申请获得批准以及剂型等改变均被定义为新通用名,因此,这一点对于未来需要入围医保评审的企业至关重要。
医保清单中老药说明了什么?
从此份清单中,我深刻体会到,政策主管部门对于创新与研发的鼓励,而只有坚定创新道路才能获得医药政策主管部门的青睐。
1、创新研发永远是基石
从全球研发现状来看,未被满足治疗领域逐渐减少,跨过头部药企研发重点均集中于肿瘤、免疫以及罕见病领域,但是创新本身也存在差异,全新、改良以及嫁接均属于创新范畴。
我们看到依达拉奉这个老药通过日本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资金,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希望,亦看到国内药企通过成分重新组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成为 1 类新药造福脑卒中患者。
我们亦能看到民族企业不断攻坚克难的决心,辉瑞瑞易宁控释技术一直掌握在跨国企业的手中,最终被民族药企百洋医药攻克。
这些案例不仅体现民族企业创新信心,更体现出我们要向创新之路的决心。
2、政策不是限制,而是鼓励
从清单中可以看到,依达拉奉被重点监控,但是在新适应症审批方面,其作为新药重新评估。
这充分说明,作为重点监控目录产品,依然可以重获新生,只要该产品的科学价值被充分证实,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政策主管部门的科学与合理。政策不是限制药品使用,而是鼓励具有科学价值的药品使用,同样依达拉奉的两面就是例证。
3、企业的战略与改革同步
企业战略需要与医改同步,同心同向,而非在政策洪流中逆行。从阿芬太尼案例中可见,从 16 年前申请上市,主动撤回,响应一致性评价,企业投入更大资金和力量改进质量工艺,背后体现出企业战略与医改同步,因此,才能在新一轮医保评审中作为新药入围。
其实,这份医保入选名单背后体现就是价值,药品的价值,药物是否具有临床价值、经济价值,这取决于该药物能否入围评审,更决定药物未来能否走得更远,进入医保目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份沉甸甸价值积淀的好药被广泛应用于患者,造福患者。
这才是中国医药的方向和未来。
[19]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