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参与社会办医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多元办医格局和医疗服务竞争机制,起
到推动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催化剂作用。同时保险业参与社会办医也
会对保险业自身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受政策鼓励以及群众保障意识觉醒的影响,医疗健康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其中,
健康险的快速崛起正成为推动保险业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医疗健康消费的重要产品
之一。
上半年健康险保费增速仍然较高
受疫情影响,居民风险保障意识增强,健康险市场需求随之增加。企查查数据显
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健康保险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大幅提升至2399家,同比增长
84.1%,其中二季度新增1685家,环比大增136%。从我国现存健康险相
关企业数据来看,有近7万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健康险市场潜力正被着力开发。
近些年,健康险保费增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
18年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年复合增长率达37.6%。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
上半年,保险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4760亿元,同比增长19.72%,成为疫
情期间增速最快的险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平台等渠道的兴起,线上健康险业务的增速高于线下,
成为健康险销售的重要渠道。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互联
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通过网络渠道实现健康险规模保
费185.1亿元,同比增长60.1%,占比为13.3%,成为互联网人身保险
产品第三大险种。
报告指出,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身保险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相比传统线下渠道营销受限的情况,互联网人身保险发挥出其线上渠道的独特优势,
较好满足了消费者“非面对面”的保险服务需求,疫情倒逼传统寿险渠道线上化转型
,掀起线上运营服务能力竞争,推动“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的迅速发展,为互
联网保险产品向健康保障型产品转型提供了土壤。
从近期上市险企先后公开的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今年1月至7月,平安健康保费
收入57.18亿元,同比猛增57.35%,平安财险意健险收入也达到94.1
7亿元,同比增长31.25%。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235.79亿元,同比增
长45.49%。上市公司健康险保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对于健康险未来发展前景,国信证券分析表示,当前健康险市场行业主力产品为
重疾险和医疗险。重疾险是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重要贡献来源,随着竞争加剧,面
临产品责任和费率竞争的天花板;医疗险能够填补医保和重疾之间的保障空白,给予
消费者更加全面的保障。在人口老龄化、基本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商业健康险政策导
向明确等因素的支持下,健康险市场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部分专业健康险公司亏损持续
尽管健康险保费在快速增加,但是业务亏损的状态却也在一直持续。根据中国保
险行业协会网站数据,二季度已公开业绩的三家专业健康险公司,除昆仑健康外,复
星联合健康以及瑞华健康都处于净亏损状态。
具体来看,二季度复星联合健康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由一季度的-1145.0
7万元增至-7588.54万元。相较之下,瑞华健康净亏损状态大幅好转,二季
度净亏损由一季度的-2375.63万元下降至-151.98万元。与此同时,
作为三家中唯一处于盈利状态的险企,二季度昆仑健康保险业务收入与一季度相比大
幅收缩13.29亿元,导致净利润随之下降1.88亿元。
另外三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尚未公布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参考一季度数据,
人保健康扭亏为盈,实现盈利9394万元。太保安联健康净利润小幅下降26.9
5万元。平安健康则在持续扩大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利润,实现2.13亿元净利
润。
从数据可以看出,健康险业务快速增长不一定带来利润的增长。究其原因,一方
面,由于健康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就成为了各家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而短
期健康险竞争尤其激烈、费率报价低,在现阶段,经营健康险的公司仍处于追求规模
效应阶段,试图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有的险企不免出现粗放扩张的经营策略。另一方
面,核保宽松会导致逆向选择严重,投保人出险概率较高甚至带病投保,使得健康险
业务道德风险较大,欺诈较为严重。这些多方因素对健康险业务的亏损都有影响。
在与医疗机构合作时,险企自身话语权薄弱也是制约健康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险企在与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对接中仍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险企无
法通过介入医疗诊断体系来控制医疗成本,健康险公司和医院之间没有实质上的共担
机制,无法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就导致险企无法真正实现产业链的闭合,无
法打破盈利困难的局面。
险企需深入参与医疗体系
随着近几年社会办医的放开以及其他政策的支持,险企在医疗体系中的“话语权
”正在增强。2019年6月,国家卫健委、银保监会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
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
、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还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
疗保险经办服务,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服务工作,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支持商
业保险机构信息系统与社会办医信息系统对接,方便为商业保险患者就医提供一站式
直付结算服务。
总体来说,保险业参与社会办医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多元办医格局和医疗服务竞
争机制,起到推动医疗技术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催化剂作用。同时保险业参与
社会办医也会对保险业自身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不少大型险企正在尝试积累属于其自身的医疗资源,部分中小险企也通
过与一些医疗机构、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合作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提供保险保
障的基础上,为客户定制国内外就医方案,提供一揽子健康服务解决方案,试图打通
诊前、诊中、诊后的就医全流程,打造健康服务闭环,使健康险业务发展更为持久。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