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
,这其中金融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我国贫困地区,“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如何精准发力?各地金融系统深入
贫困一线,因地制宜,号准贫困之“脉”,紧紧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特点,聚焦
脱贫攻坚难题,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产业扶贫“调穷业”、搬迁扶贫
“改穷貌”、驻村扶贫“强穷村”,建立起长效扶贫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保质保
量。
作为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菏泽市近年来在精准扶贫、产业振兴上连连发
力,成果斐然。
这其中,菏泽市各级农商银行聚焦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在构建银
行、政府、市场协同推进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数据显示,截至今
年上半年,菏泽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3.3万笔,金额达44.27亿
元。
小产业带动扶贫大工程
在位于东明县武胜桥镇的西甜瓜种植合作社,只见白色的瓜棚绵延成片,瓜果成
熟饱满,合作社内的员工正在进行分拣包装,一派忙碌景象。
该合作社的瓜果每亩产值约1.3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家乐福超市以及向电
商平台供货。瓜棚主人刘平良介绍,2007年成立合作社开始经营大棚种植,目前
已建设大棚39个,占地210余亩,总投资400余万元。“近两年规模上得快,
离不开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支持,而且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脱贫,一举两得。”刘平
良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给他们自力更生的机
会。”东明农商银行董事长翟忠庆说,“根据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我们把信贷支持经
营主体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贷’动企业,再由企业帮助贫困户脱贫。”
2016年,在对刘平良进行考察后,东明农商银行为其发放100万元扶贫贷
款,由政府全额贴息。用这笔钱,刘平良的种植规模短短几年就翻了一番。“现在是
210余亩,下一步扩大到500亩。”刘平良说。
拿到扶贫贷款后,刘平良开始参与当地的扶贫工作,记者注意到,在合作社工作
的人员都是无法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与老人。刘平良介绍:“按小时计工资,多干少
干都行。工作量不大,一年能挣个6000元左右。”目前合作社长期稳定务工人员
有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人,已全部实现脱贫。
无独有偶,创业青年刘文杰的“蘑菇棚”在东明县长兴集乡可谓家喻户晓。采访
路上,路边整齐有序的蘑菇大棚一眼望不到头。东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
,刘文杰带动了方圆十里内的农户种植蘑菇,很多贫困户也是靠种蘑菇实现了脱贫。
刘文杰身着卡通图案的白T恤、黑短裤,上面满是斑驳的泥点,他正忙着计算菌
种数量。据了解,2016年,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20余座蘑菇大棚,当
时却没有多余资金进购菌种。东明农商银行长兴支行工作人员得知后,马上为其提供
了20万元的低息扶贫生产贷款,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刘文杰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向周边乡邻提供技术。受其影响,周边越
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起了蘑菇。“我们重点发挥了信贷资金‘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先后向刘文杰及周边投入了272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了85个食用菌大棚。”东
明农商银行长兴支行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乡涉及食用菌栽培的村庄达20个
,食用菌大棚800余座,安置贫困劳动力近2000人,真正让小蘑菇种出了扶贫
大产业。
“红马甲”成滩区迁建风景线
走近东明县焦园乡的村庄,高高的“村台”映入眼帘。村屋都建在高台上,比路
要高出三五米,这是为躲避黄河泛滥而采取的建筑方法。“赶上一次大洪水,房屋啥
的全都冲没了,每隔十年八年就一次,日子根本没法过。”焦园乡武装部部长郑强胜
介绍。焦园乡是东明县最偏远的乡镇,由于其整体暴露在防洪堤保护线外,村民长期
居住在洪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许多村民都属于贫困人口。
政府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后,焦园乡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结合当地实际
情况,“小村台变大村台”成了焦园乡迁建工程的重点。记者了解到,该乡计划建设
10个大村台,让村民们就近迁往定居,每个村台的高度要比近30年来黄河的最高
水位还要高出至少1米。
在焦园乡首个开工建设的8号村台,沿着大斜坡向上,热火朝天的建筑场景中,
大部分楼房已经初具雏形。据了解,尽管各级政府为黄河滩区迁建拨付了大笔资金,
但大村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市场化筹资。为确保支援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有序开展
,东明农商银行制定了一系列滩建金融服务方案。
“针对部分购房群众资金困难的情况,我们专门推出了滩区迁建贷款,只要你能
拿出购房款项的30%,剩下的70%我们马上就能放款,贷款产品纯信用,无担保
、无抵押、利率低。”东明农商银行焦园支行行长杜刚臣介绍。
据介绍,2019年夏天,为集中给滩区村民做好贷款服务,东明农商银行有近
200人主动报名参加支援黄河滩区迁建活动,组成16个“支持滩区迁建行动先锋
队”,按照“两个遮阳棚、两张便携式桌子、10把凳子、一台移动智慧柜员机、5
至6名工作人员”的标准配备,深入33个村庄、16个金融服务点,全力为滩区居
民搬迁脱贫做好金融服务工作。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农商银行员工,在黄河滩区形
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融“活水”成就淘宝村
曹县大集镇孙庄村村民孙思亮今年45岁,经营了一家演出服淘宝店铺。因为交
易主要集中在线上,他的实体店面除了两台切割布料的机器与码放的服装库存外,就
只有一套桌椅与一台电脑。仅靠这些东西,一年能为他带来至少十几万元的收入。
孙思亮本为孙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妻子患病,全年医疗花费近10万元,常
年就医让家里各项支出都捉襟见肘,资不抵债。“当时村里很多乡亲都靠开网店赚了
钱,我就琢磨着也开一家。”孙思亮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孙庄村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经营演
出服为主,很多人都由此脱贫致富。但孙思亮一打听才知道,原材料、网店押金等都
需要启动资金,虽然数额不多,但还是让一穷二白的他犯了难。
“多亏了孙书记和农商银行,我才能拿到开店的钱。”2018年,经孙庄村党
支部书记孙学平介绍,曹县农商银行为孙思亮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并享受政府
全额贴息。这5万元成了孙思亮脱贫致富的跳板,通过开网店,2019年,其家庭
收入就已达到了脱贫标准。“没有农商银行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好局面。”
孙学平动情地说。
不止孙庄村,目前在曹县,已有12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淘宝村,实现了整村
脱贫。曹县农商银行在全县范围内已累计投放“电商贷”贷款3175户,金额达9
.1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曹县电商产业发展。而正是得益于电商带动,该县两万余
人已实现脱贫,占全部脱贫人口的20%。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