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用于支持18个地区中小银行的,2020年最后一批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额度已正式下达。然而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几百家中小银行而言,获得政府支持的“幸运儿”终究是少数,想要获得“补血”在市场中生存下去,最终还是要“凭自己本事”。
2000亿“国家队”正在路上
11月11日,财政部表示已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这2000亿元专项债将支持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18个地区的中小银行,由省级政府负责制定具体方案。
今年早些时候,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曾对获得这笔专项债资金支持的中小银行明确提出了限制条件,如中小银行具备可持续市场化经营能力、补充资本金前提要完善治理、健全内控机制等都在考虑之内。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方案成熟一个上报一个,经由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省级政府向财政部提出正式申请”。
温州银行在今年9月发布的增资扩股方案报告中因提出通过地方专项债募集资金而备受关注。根据方案,温州银行拟募资不超过70亿元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和处置不良资产。在认购方式上,由老股东按比例配股,老股东未足额认购的部分,通过地方专项债券资金筹集,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特定主体认购。专项债发行方案以中国银保监会最终批复为准。
温州银行在此后回复证监会关于上述专项债认购问询时称,温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地方专项债特定主体为温州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温州国金”),温州国金由温州市财政局全额出资。温州国金在认购方式、认购价格、限售安排等方面与其他股东不存在差异,公司也未与其设置特殊投资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州银行之后,广西北部湾银行、内蒙古银行、乌海银行也相继发布公告,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金。但是截至11月20日,中国债券信息网上并没有地方披露发行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信息。
二级资本债融资放缓
央行金融稳定局今年6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小银行共4005家,资产规模近80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体量约25%。其中,有605家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已低于10.5%的最低监管标准。2000亿专项债虽然好,但并不是所有中小银行都有资格获得“国家队”青睐。
在“自助补血”的大军中,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是中小银行,尤其城商行、农商行首选的途径。但最近一段时间,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发行也开始放缓。
11月13日,包商银行发布关于对“2015年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本债”本金予以全额减记及累积应付利息不再支付的公告。公告称,11月11日该行接到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关于认定包商银行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的通知》。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认定该行已经发生“无法生存触发事件”。根据相关约定,包商银行拟于11月13日(减记执行日)对已发行的65亿元“2015包行二级债”本金实施全额减记,并对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积应付利息(总计:585639344.13元)不再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历史上的首次“减记”。业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包商银行全额减记二级资本债,打破了金融机构债务刚兑的惯例,这个负面信号正在向其他中小银行传导。而就在“包商减记”事件之后的第三天,原准备发行5亿元二级资本债的福建海峡银行突然宣布取消发行,让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困难的传言成为事实。
“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二级资本债发债常常是中小银行之间互持,才能够维持发行。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在4000多家中小银行中,八成以上的评级结果都在BBB以下,偏低的信用评级一方面抬高了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会让市场对二级资本债望而却步。而这次包商的事情,也对行业内触动很大,也使得今后各类投资人在投资中小银行二级资本债时,会重新考量风险。”本市某股份制银行资管人士介绍。
“永续债方面,情况跟二级资本债差不多。但永续债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发行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只能用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前述银行人士表示。
配股融资重现江湖
面对“缺血”的现状,监管部门提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最近,多年鲜见的上市银行通过配股融资补充资本也“重现江湖”。
11月16日,江苏银行(600919)公告称,近日证监会已核准了其配股申请。早在7月9日,江苏银行披露的配股说明书显示,拟向原A股股东配售股份融资不超过200亿元,配股拟按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A股股东配售,共计发行34.63亿股新股。
历史上,上市银行配股融资集中出现在2010年至2013年。最近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的是招商银行2013年通过配股融资275亿元。可以说,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一直没有上市银行选择配股融资工具来补充资本。有银行分析师认为,尽管上市银行有多个外源性资本工具补充资本,但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工具却十分有限,除了上述配股,目前只有定增、永续债、可转债工具,不排除后续将有其他银行的再融资方案陆续推出。
可转债方面,近期有上海银行(601229)、苏州银行(002966)、杭州银行(600926)、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推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来银行机构中只有青岛农商行和紫金农商行成功发行可转债共95亿元,银行可转债发行机构数量和整体规模均不及去年的1100亿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可转债在我国商业银行间虽有应用,但因其补充资本效率低、转股效率低等问题,应用并不是特别广泛。2017年证监会明确可转债不适用18个月发行间隔限制,可转债项目可单独排队,享受审核绿色通道,刺激了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热情。”
今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中小银行净利润同比平均降幅超过了10%,有的降幅超过了70%。利润的萎缩意味着中小银行内源性补充资本金的能力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更有必要展开资本重组,借此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拓宽资金补充渠道与改善银行流动性,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逐渐化解存量不良资产。”娄飞鹏说。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