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金融数据出炉,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也连续表态。10月10日,央行召开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11日,银监会发言人在官网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概述了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重点。
根据央行和中国银保监会有关人士的表态,下半年,政策将继续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盈利力度,加大对薄弱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更加强调总量和价格的“适度”。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和挑战,保监会将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准备。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83万亿元,多增6.22万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增加2.42万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而且还在不断加大。具体表现为,综合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
金融支持主体结构也不断优化。据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截至5月末,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高于人民币贷款增速12.2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同时,今年1-5月,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新增贷款比例已降至25%。
展望下半年,政策将继续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中国保监会新闻发言人11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保监会敦促银行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实现实际利润,用好用好利润。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惠及力度,加大对薄弱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增、扩、质、降”的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服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引导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
阮健弘还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全面推进防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工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稳健货币政策强调“适度”
10日召开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也就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向市场发出了明确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货币政策立场仍然稳健,更加灵活。”我们现在更加强调适度。适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总量适度,信贷与经济复苏步伐相适应。二是要适度降价。一方面,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让利给实体经济。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利率越低越好。”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货币供应量将从“充裕”转向“适度”。不再需要借助“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贷款便利化)——LPR”的传导机制,通过改革方式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也不再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压低债务成本。未来资金面宽松政策措施的力度和频率将有所减弱。
业内人士还表示,与总量工具相比,下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在“精准滴灌”中发挥更大作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未来较长时间内,“稳定货币+宽信用”的组合调控模式将保持不变,这也与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相一致。“信贷扩张”将使用更具创新性的直接工具,以稳定总需求。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还有下调空间。在注意准确直接降准后,虽然综合降准概率明显降低,但一年内可能有1-2次定向降准或部分降准。
针对疫情特殊时期推出的特殊政策,郭凯还表示,前期的专项和阶段性政策将在完成任务后退出。据他介绍,今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正常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整,即通过总量、价格和结构性工具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使货币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条主线是针对疫情推出一些特殊的、分阶段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措施是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而设计的。它们是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时间点的需要而定。当政策设定的情况不再适用时,它会自动退出。”。
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重点机构和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增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业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风险。加强防范化解相关金融风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共识。
监管机构密切关注银行保险业未来的潜在风险。据中国保监会发言人介绍,银行业和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和挑战如下。一是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今年以来,虽然账面不良贷款余额没有明显增加,但预计未来不良贷款将逐步出现并上升。二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问题严重。第三,市场出现一些混乱反弹。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正在复苏,一些银行正试图以新的形式和面貌卷土重来。企业和家庭杠杆率提高。一些资金与房地产市场背道而驰,推高了资产泡沫。四是违法违规时有发生。
该负责人强调,要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准备。首先,进一步对实物资产进行分类。同时,要继续加强不良资产处置。今年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不良资产处置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用于处置不良资产。综合运用核销、清算、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实现审计应做、应处理。开展了批量处置不良资产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针对近期个别信托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投资者和消费者存在的问题表示,“有关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研究这些风险处置案件的方案,人民银行也在研究方案孙天琦指出,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压缩相关金融机构和相关股东的主体责任。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如知情权、公平选择权、财产担保权、赔偿请求权等。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