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资讯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登录/注册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行业研究 > 建筑建材 > 正文

代表建议有助于凝聚社会关注、提升建筑品质

07/03
2020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分享
“张雄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修订建筑防水工程质量规范与防水材料标 准的建议》其实我们行业内一直在做,但任重道远。我国建筑防水材料门类比较齐全 ,但与国外相比尚有不小的品质差距。”谈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雄关于推动防水产业结构调整的 相关建议,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林弟语重心长地说。一方面,钱林弟 非常赞同张雄代表的建议,特别是涉及防水材料标准的内容;另一方面,他希望这份 建议能尽快得到有关部门回复,并呼吁建议的内容能尽快落地实施。 不难看出,这份建议让行业期待已久。“代表能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建筑防 水的建议,对于行业而言意义重大。”得知有关防水行业的建议被提交到了全国两会 ,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忠人也显得很兴奋,并高度评价了其重要意义。 首先,建议代表了一种呼声,表明建筑防水这个非常具象的居住体验与广大人民 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愿望还有很大差距,建议能够引发社会关注,是推动问题解决 的动力。 其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各方人士更多的关注,关注建 筑防水行业未来的发展,让全社会为行业的进步出谋划策。 最后,在信息快速扩散的互联网时代,建议有助于凝聚社会关注、提升建筑品质 、做大产业“蛋糕”。 张雄代表在建议中提出,修订现行防水材料的标准,提高其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品 质指标。对于这一问题,在防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钱林弟也向《中国建材报》记者 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据钱林弟介绍,改性沥青卷材作为主导防水材料,产品质量参差 不齐,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整体质量不及国外,也从侧面要求行业在开发种植屋面、 轨道交通、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上开发出更加节能环保的新品,同时,我国的高分子 卷材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要实行配套齐全的系统供应,才能满足市场 的多元化需求。 “防水材料行业产品标准升级应该由国家推行建筑领域的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 系为主导,对相关材料耐久性要求不断提高,由上至下推进改革,在当下渗漏率极高 的市场环境中,单纯借助资本的力量自我改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相信,随着 国内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防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再上一个新台 阶。”尽管知道推动防水行业改革要经历曲折,钱林弟还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建议将为行业带来的利好,李忠人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建筑漏水的案例不胜 枚举,被称为“建筑癌症”,既损害经济利益,又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张雄代表 的建议合理之处在于将外部成本进一步转移为产业链的内部成本。本质上是希望通过 提高地产开发商和承包商等相关方潜在的补救成本倒逼整个产业链的各利益主体加大 投入,提高防水行业生产和施工质量。” 再者,改变低价中标的商业惯性,让合约服务周期及维保标准更为合理化可遏制 目前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相比于执行FIDIC条款等国际通行规则 的工程项目,国内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和商务决策权责比较分散,采购工程师群体提 交给上级决策主管的视角单一或失衡,往往过度聚焦在直接购买工料的价格比对。” 李忠人进一步解释。不同于在国际工程界,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国内通行做法是把技 术、商务和法务等多个决策要素的权责分散给平行的部门或个人。现行体制下,应该 强调全面成本控制,除了比对直接的工料购买价格之外,重点关注质量成本。 对于建议中提出的提高防水材料品质要求和增加现场取样检测环节,李忠人认为 ,现行的材料标准大多数能满足工程的耐久性要求,要改变质检机构“只对来样负责 ”的现状关键在执行环节,如果能够强化质检部门参与取样环节可明显改善防水材料 的整体品控。 同时,李忠人还补充了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例如相关法律、法规层面的缺 失也导致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了防水行业的发展,防水工程分包商群体的经营质量 进步缓慢,拖累产业链提升步伐;在合约订立和支付等环节上,许多央企工程总包单 位、大型地产商和其他建设主体利用超大规模和买方市场形成的强势地位挤压防水材 料商和工程分包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经营意识。“另外一个 关乎建筑防水质量的核心要素就是施工。”李忠人告诉记者,在材料确定的情况下, 保障施工质量的核心就是人。他期待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下,加大职业技能 培训力度,提高防水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19] \t
网友评论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