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秦铁路又一次“引爆”媒体,以138.42万吨的单日运量再次创造新纪录的新闻引来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秦铁路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最低谷,到现在连续多日突破135万吨,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美好前景,增添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普通群众从央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关于大秦线的报道中就能看出,间隔只有10多分钟一列列见首不尾的长达2600米的钢铁乌龙就感觉到了震撼和敬佩,了解到了大秦人有多拼。
,大秦铁路的运量,是中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不懂大秦就不懂中国经济”。煤运量的急剧上升,是用煤量增加的直接反映,发电量的增加,说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企业复工复产形势喜人,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反映出“六稳”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六保”任务正在努力实现中。
大秦铁路单日运量的创新高,是大秦重载人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从今年的大秦铁路第一阶段集中修施工就能看出,这真是一场施工史上大变革。施工管理不论是调度指挥还是现场组织,再或是人员分配都是全新的。突出节支、高效主题。从新技术、新装备投入使用处处体现着突破和创新,不仅节约人力、提高效率,为高运量提供线路、供电质量保障,央视在晚间黄金时间专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大秦铁路单日运量的创新高,是铁路多部门“一盘棋”联合联动的结果。铁路企业围绕“五个确保、五个见实效”目标任务,抢抓增运机遇,展开货运上量攻坚。靠前指挥、周密安排,对影响运输效率问题精施策,多点发力,挖潜提效。做强专用线,优化乘务交路,大力组织开行高质量万吨重载列车。
大秦铁路单日运量的创新高,是铁路铁路职工迎难而上坚守奉献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提高了1.6万吨吗,多开行一列2万吨重载列车就解决问题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就好像举重、百米跑步赛一样,0.01秒成绩的提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流多少汗水也并非终身能达到的事。需要大秦线几代职工的坚守位、追求、拼搏,是他们大局意识、政治觉悟、责任担当、职业素养、业务技能的综合展示。
中国重载铁路已同高速铁路、高寒高原铁路并居世界第一。单日运量再创新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重载实力,更好地为“六稳”工作的推进和“六保”任务的完成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
[188]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