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
,截至5月5日累计确诊病例超370万人,死亡病例超25万人。因疫情影响,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将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3.3%
下调6.3个百分点至-3%,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世界银行也将东亚-太平洋地区2020年GDP增速预测从2019年的5.8
%放缓至2.1%。
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首先,各国采取了封城、停工、隔离等措施
,基本停止了必需品生产以外的经济活动,经济陷于停滞。其次,国际贸易严重萎缩
,降低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
3%至32%,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水平,而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
放缓进一步带动外需下降,给外贸部门带来较大压力。第三,大部分产业短期“休克
”,对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造成影响。近几十年来,全球一体化大生产成为全球经济
增长重要来源,各国经济活动停滞容易引发全球供应链受阻甚至中断。第四,疫情还
影响了全球投资者预期,国际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3月份美股大幅下跌四
次触发熔断机制,4月20日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历史上首次跌至负值,金融风险与
实体经济低迷叠加共振。
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受到影
响。春节假期延长、延迟复工减少了有效工作日,部分省市限制交通也影响了生产所
需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有关损失已在一季度GDP增速中体现。二是需求面指标同比
放缓。今年以来,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支出明显下降,疫情还深刻影响了经济主
体行为,特别是消费者可能较长时间减少到商场、影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的消费。三是
外部输入型风险将继续冲击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受阻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善,外需可能
继续下降,进一步拉低我国经济增速。总的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
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一季度末,我
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接近全面复工,全国多地餐饮、酒店等企业也陆续恢复营业,
交通物流进一步恢复。3月份以来经济数据已有所好转。
但也需关注以下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欧美发达
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农产品出口
国新增确诊上升较快,全球疫情未来走势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
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货币和财政政策仅能
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及金融形势根本上仍取决于疫情防
控进展,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企业尤
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
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
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我国疫情防控
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另
一方面,外需持续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减少和跨境资金流出。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节奏和重
点,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M2和社会融资
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多渠道做好稳预期工作。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有效防控国际疫情的影响。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对可能的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前瞻性做好政策储备,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