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近年来,银保监会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10月22日,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与变革”平行论坛上披露截至目前的成绩单:“当前影子银行的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势根本好转,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当前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据梁涛介绍,自2017年集中整治,到目前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从根本上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规模较2017年峰值缩小20万亿元,显著降低国内系统性风险。年初以来,国内加快补齐监管短板,规范市场秩序,持续深入治理国内影子银行,金融机构表外信托、委托贷款等同比增速仍在收缩,国内影子银行风险趋于收敛。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造成了资金“空转”现象,资金并未流向实体经济,甚至留下了风险隐患。
“从2017年集中整治以来,针对层层嵌套的银行理财、信托领域进行了持续压降,拆解风险。今年因为疫情等因素,不良的风险上升,基于控制风险的现实考虑,银行理财的转型压降面临了停滞和延期。”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后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影子银行压降放缓,同时需要防范不良风险上升的情况。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同样指出,影子银行由于其表外、通道、嵌套、非标准化等性质,监管无法有效监控,又因为刚性兑付、期限错配等性质而存在潜在风险连锁反应的可能。
对此,梁涛提出,下一步抓住金融稳定的主要矛盾,防止影子银行反弹回潮,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33]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