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严禁个人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买房!多家银行警示

08/13
202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分享
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的现象频发。 近期,多家银行发出警示,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若用于购房、理财等禁 止领域,用户将面临降额、止付甚至冻结、锁卡的后果。 麻袋研究院研究员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后疫情时代,伴随着楼市 、股市的逐步回暖,一些投机者的赌徒心理开始滋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以小博大 ”、“走向人生巅峰”。 可以预见的是,信用卡贷后监管将迎来一波新的高压。 多家银行发出警示 8月11日晚间,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 强调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 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 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光大银行表示,若用户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 失败,该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 事实上,光大银行并不是第一家发布公告警示违规用户的银行。 7月29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提示用户,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 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 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但在管控措施方面,中信银行仅提示可能导致交 易失败,未提冻结、锁卡等。 某国有银行信用卡研究中心行研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来对于信用卡 资金流入领域的监管严格,尤其是对于流入房地产相关领域有严格把控。 “在各类杠杆炒房、炒股的方式中,银行信贷由于下款快、可获得性强、体验好 等因素广受投机分子青睐。”苏筱芮指出,投机分子通过信用卡取现、贷款或刷PO S机等方式套取现金,不但加重了个人债务,而且还造成银行底层资产的风险上升, 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埋下隐患。 苏筱芮建议,银行方面可加大对用户的资金监测,对可疑交易实行降额、封卡等 措施;支付机构加强对代理商管理及特约商户的管理,对产生违规情形的合作伙伴终 止合作。 信用卡贷后迎严监管 除了对信用卡资金流向严防死守外,信用卡套现行为也迎来最强监管。此前,包 括广发、民生、兴业、华夏、中信等股份制银行调整了信用卡积分累积方式,反积分 “黑产”。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此前判断,监管部门对于信用卡贷后的罚单,反映出监管趋 严信号,预计未来对于信用卡等贷款资金的用途还会加大监管力度,以便发挥出信用 卡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近来,对于信用卡消费的风险,银保监会也频频发声。在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 消费提示中,银保监会消保局指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 、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 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 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 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 累积。 监管频频发声的同时,也给出了强有力的惩罚措施。“银行方面,监管(银保监 会)加强了对贷后资金流向的监测,上半年以来对贷后管理出现问题的银行相继开出 大额罚单,对于炒房的热点地区(如深圳)加大贷款产品的重点监控;支付机构方面 ,监管(央行)要求加强实名制管理、特约商户管理,严禁‘一机多码’、‘一机多 户’,严禁网销POS机,对于执行不力的支付机构开出大额罚单。”苏筱芮说。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近期热点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44626","PageTitle":"严禁个人信用卡资金用于炒股、买房!多家银行警示-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44626},"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