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财经 > 银行 > 正文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监管施压银行自查

07/14
202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相比调查个人借款者,他们会将自查重点放在与之合作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 平台是否将助贷资金用于场外配资或个人炒股。 在7月11日银保监会再度强调“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 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后,大多银行机构的一轮自查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昨天就开始忙起来了。今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这事。”7月13日,一位 城商行对公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这两天的自查进展。目前,他要求部分企业客户递 交近期信贷资金流向的相关凭证,供银行核查信贷资金是否流向股市与场外配资。 在他看来,由于目前这些企业股票账户与信贷资金账户信息尚未打通,因此银行 要从信贷资金流向入手“洞察”企业是否将这部分资金用于炒股或场外配资,难度依 然不小。“因此我们会重点调查近期信贷资金调取异常的企业,尤其是以往6-7月 信贷资金使用额较低,但近期却异常扩大的企业。” 另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也称,在银保监会强调严禁 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后,他们内部也开始自查个人是否将消费贷款用于短 期炒股,以及与之合作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助贷资金是否被用于炒股。 “目前我们的个人消费贷款审核又全面收紧,以家装贷为例,除非借款人能提供 足够凭证证明自己正在装修房子,否则很难批出贷款。”他承认,尽管银行内部纷纷 自查信贷资金是否违规入市炒股或流向场外配资业务,但市场依然存在不少灰色操作 地带。比如部分企业将信贷资金用于日常经营,自有资金则入市炒股。此外,部分企 业还通过关联交易,将信贷资金转移到第三方关联企业账户,再以后者自有资金名义 参与场外配资或炒股。 “这肯定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他认为,要充分遏制这些灰色操作地带,关 键在于银行能否打通信贷资金流向的信息数据闭环,从而令资金腾挪违规入市炒股变 得无处遁形。 严查三类企业信贷资金流向 “今年以来,资金空转与违规套利行为一直存在。”上述城商行对公业务部门负 责人坦言。一季度,他发现部分企业客户将低息纾困贷款资金用于购买高息结构性存 款产品,以赚取不菲的利差。随着二季度股市持续火热,这些企业干脆将低息纾困贷 款资金转而投向股市获利。 他透露,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手法,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将信贷 资金转入关联企业账户,从而避开银行的监管视线,达到入市炒股的目的。对此,他 所在的银行只能表示“无奈”,因为这家银行现有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范畴无法覆盖整 个上下游产业链,一旦企业向银行不熟悉的供应链上游企业付款,他们就无法有效追 踪信贷资金流向,给企业腾挪资金入市炒股留出“空子”。 这位城商行对公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因此他们转变策略,将目光聚焦在 三类可能涉嫌腾挪信贷资金入市炒股的企业,一是近期出现大额信贷资金异常调用的 企业,二是老板热衷炒股的企业,三是以往涉足民间金融业务的企业。 “目前,我们要求他们提供信贷资金流向的具体凭证,即便有些信贷资金流向银 行不熟悉的下游企业,也需要他们提供相应的发票凭证,以证明信贷资金是用于实体 经济付款。”他指出。 前述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也表示,他们目前也在核查个人 是否使用消费贷款用于炒股。不过相比调查个人借款者,他们会将自查重点放在与之 合作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将助贷资金用于场外配资或个人炒股。 究其原因,在助贷业务里,很多借款人都是这些小贷公司或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推 荐,贷款用途也是由他们递交,不排除个别借款人虚构了贷款用途,而是将消费信贷 资金用于炒股。 “因此我们打算先随机调取一批借款人,通过电话回访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查 看他们贷款资金用途是否与申请资料相一致。”他透露,若借款人使用信贷资金炒股 的状况较多,银行可能会暂停相关的助贷业务合作。 他坦言,要彻底遏制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炒股或用于场外配资,一是银行需构建更 全面的受托支付机制,确保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被企业或个人中途截 留用于炒股。二是银行内部应构建信贷资金流向的数据信息闭环,令资金腾挪违规流 入股市变得无处遁形。 监管压力向下游传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银保监会一再强调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 规参与场外配资,不少场外配资机构依然找到了夹缝中的生存术。 一位场外配资机构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7月以来,他们每天的业务量逾百单, 单笔业务配资规模平均在30万元左右。 “相比2015年,单笔业务平均配资规模的确小了不少。”他坦言,究其原因 ,一是监管趋严,令他们不大敢涉足大额配资业务。二是他们也担心股市突然大幅回 调,拖累配资资金大面积受损,因此调低单笔业务配资规模以管控风险。 至于场外配资资金来源,他坦言主要来自一些地方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拆借,即场 外配资服务机构以10%-15%自有资金作为风险保证金,再按年化拆借利率10 %-13%向这些企业募集另外85%-90%资金。 “事实上,这些企业提供的拆借资金,不少来自银行信贷。”这位业务主管告诉 记者。为了避开银行的监管视线,这些企业往往会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将信贷资金 转入其孙子辈子公司账户,再由后者以自有资金名义“输给”场外配资服务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也担心股市大幅回调风险,因此单家企业拆借资金平均 在2000-3000万元。目前,前述业务主管所在的场外配资服务机构之所以能 满足业务资金需求,主要是实际控制人一口气向多家企业拆借到亿元资金。 “随着上周末银保监会再度强调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一些企业 似乎感受到银行调查压力,已提出撤资要求。”这位业务总监称。为了留住资金,他 们将年化拆借利率提高至15%,但多家企业坦言,一旦银行查到他们将信贷资金用 于场外配资,很可能会拒绝再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因此他们绝不能“因小失大”。 [32]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58577","PageTitle":"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监管施压银行自查-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4,"Name":"金融财经","Sort":1},"Rid":58577},"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