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总部到独立法人 中银富登获批设立投资管理行
近日,经中国银保监会河北监管局批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中银富登”)获准开业,这意味着,经过10个月的筹备,中银富登法人实体
正式成立。
2011年,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批量
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20年5月底,共设立法人机构125家、乡镇支行
网点172家、行政村助农服务站27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市)县域农
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建成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同时,在坚守“扎根县域 支农
支小”战略定位,专注于服务县域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和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客
群方面,中银富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在产品设计、风险内控、公司治理
、运营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银保监会开展投资
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鼓励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数量较多的主发起行采取投资管理行模
式,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实施集约化管理。
2019年8月,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旗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
得监管部门批准在雄安新区筹建。经过整整10个月的筹备,中银富登终在今年上半
年拿到了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很快将开业运营。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公告,中银
富登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出资9亿元,持股比例90%。公
司在经营村镇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业务范围还包括投资设立和收购村镇银行以及为村
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
台服务。公告还表示,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落实国家乡
村振兴战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提升县域金融服务的具体实践,有助于加快发展普
惠金融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实体经济。
事实上,中银富登自2011年发起设立以来,机构布局的步伐和业务规模的拓
展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起行,特别是在完成对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持有的
村镇银行股权收购之后,控股村镇银行已达125家,成为行业无可争议的龙头。此
外,通过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增长也十
分迅速。
根据中国银行业绩报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中银富登旗下村镇银行
总计注册资本75.24亿元,资产总额658.03亿元,净资产108.81亿
元;存款余额415.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0%,贷款总额444.6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7%;全年共实现净利润8.4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
的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中银富登进一步提升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乃当务之
急,而投资管理型模式与法人实体身份的结合,无疑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而巩
固其在村镇银行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自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启动村镇银行培育试点工作以来,
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630家,县域覆盖率达到70.
6%,成为银行体系内法人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服务客户最基层、支农支小特
色最突出的机构群体。但是从发起方式和管理体制上看,由于村镇银行系统建设、产
品创新、人才培训往往涉及主发起人内部多个部门职责,管理上跨部门协调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问题比较突出。此外,还存在主发起人与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风险特点
有明显差异的问题,需要为村镇银行搭建专门的中后台服务平台,量身定制产品体系
和风控体系。这一点,在中银富登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商业和管理模式看,中银富登在设立之初,即采取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
集约化方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同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后台服务体系以及风
控制度,本质上即是对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因此,中银富登公司
开业后,无论从股权关系还是职能范围,都将取代原村镇银行管理总部,行使对12
5家村镇银行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而作为独立法人机构的投资管理行,在投资决策、
制度安排等方面无疑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如未来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股权多元化、进
一步完善股权激励等。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对此曾表示,投资管理型村镇
银行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投资人加入,有助于村镇银行形成持续的资
本补充能力。此外,从发起行和监管角度看,也可以有效实现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之
间的风险隔离。
记者还注意到,尽管按照监管机构要求,投资管理行可以采取新设或选择已设立
村镇银行作为投资管理行,但目前已获批的兴福村镇银行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均选择
异地新设这一方式,前者注册地为海口,后者为雄安新区。对此,有分析认为,新设
立投资管理行更有利于理顺与所管理村镇银行之间的关系,减少机构调整过程中的行
政成本;另一方面,选择海口与雄安,也有区域政策红利方面的考量。
首家投资管理银行的新跃升 兴福村镇银行存款破200亿元
6月30日,兴福村镇银行发布消息:旗下31家法人机构存款突破200亿元
。该行表示,存款规模从0到100亿元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而实现第二个100亿
元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兴福村镇银行是由常熟农商银行主发起并控股的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
于2019年4月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筹建,当年9月正式开业。除了在注册地海
口开展传统银行业务以外,作为投资管理行,其还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新设兼并村镇银
行,以及从事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村镇银行的职能。到目前为止,兴福系村镇银行31
家法人机构分布在江苏、湖北、河南、云南、海南5省的37个县域,营业网点超2
00个,员工人数超2400名。
尽管早在2007年常熟农商银行即在湖北咸丰县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
但直到2012年启动批量化组建村镇银行工作之后,兴福系村镇银行才逐渐发展壮
大。来自常熟农商银行2019年业绩报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31家
兴福村系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已到达212.4亿元,其中贷款总额为171.2亿元
,存款总额为151.8亿元,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净利润86
00万元。
对于存款规模的大幅增长,兴福村镇银行表示,近年来围绕可持续发展,该行一
手抓资产投放,一手抓存款拓展,目前已实现了整体存贷平衡。今年疫情发生以来,
兴福系村镇银行积极采取措施,面对较为严峻的揽储形势,严防疫情、紧抓业务、上
下联动、稳扎稳打,保证了疫情期间业务稳定发展,存款规模实现新跨越。
据记者了解,2020年该行加大了在存款营销上的力度,年初即调优存款营销
模式,客户扩面和存量挖掘并举,注重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农村地区服务延伸
和基本金融渠道建设来提升客户黏性,提高存量客户的贡献。同时,将倾斜营销资源
加大对活期结算类资金的吸收,降低负债业务综合付息率。
对于很多村镇银行来说,由于成立初期社会认知度不高,机构网点有限,吸收存
款难度较大,同时贷款发放又受到规模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村镇银行对负债业务格外
重视、始终把“存款立行”作为基本经营理念常抓不懈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存款
规模的稳定增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一家村镇银行扎根地方经济、服务小微和
“三农”企业的真实情况。有研究机构分析认为,村镇银行成熟期一般在3年左右,
存贷比逐步平衡显示其内生发展发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兴福系为例,其新设立的村镇
银行多在2015-2016年间,到去年即已相继入成熟期,体现为存款保持高速
增长。2019年兴福村镇银行新增存款、贷款分别为48.67亿元、31.28
亿元,新增存款已能满足新增贷款投放,村镇银行由贷款为主过渡到存贷款并重发展
阶段。
常熟农商银行在行业内以小微业务著称,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通过复制推广“
微贷模式”,可以获得相关领域技术和经验。兴福村镇银行表示,多年来,始终坚持
以“小而美、小而优”为经营理念,对传统信贷业务按小微金融模式进行调整,实现
微贷技术全覆盖,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71%,户均贷款19.6万元,有效助
推县域小微和“三农”企业发展。此外,31家兴福系村镇银行中有21家设立在中
西部县域地区,覆盖了 12个国家级贫困县和3个省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集聚了
70%以上的信贷资源。2019年,累计发放支农贷款超3亿元,多方位助力农村
经济发展。目前,31家兴福村镇银行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盈利能力较强,且不良率
仅为0.92%,资产质量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于发起行营收贡献度不断加大。
数据显示,2019年31家兴福系村镇银行实现的营收已占常熟农商银行全部营收
的16.7%。
作为投资管理行的兴福村镇银行,是常熟农商银行在事业部管治村镇银行模式基
础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不仅有利于未来展开集约化投资和收购行动,同时也将进一
步降低投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加速行业资源整合。来自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
显示,2019年兴福村镇银行成本收入比为66.6%,未来随着资源集约式管理
的推进,在规模效应下,未来成本收入比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广阔,相比经济发达、银行竞争激烈的东南部地区,广大
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不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旅游产业化发展,未来中西部地
区在国家战略发展下能够实现较快增长。兴福村镇银行开业时表示,未来将继续保持
支农支小战略定力,全力服务好海南“三农”产业、小微经济,并通过批量组建和探
索并购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兴福系”村镇银行全国布局,以普惠金融模式助力国家
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行之有效的村镇银行管理模式
自2007年启动试点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
构发展迅速,已成为银行体系内法人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服务客户最基层、支
农支小特色最突出的“微小银行”,在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填补“三农”和小微“最
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截至2019年底,开业数
量已增至1630家。
此前,村镇银行主发起人通常采取指定部门管理或成立事业部管理等方式,对村
镇银行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然而,随着主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数量增加,传统管理
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需要。
2018年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
”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
行通过新设或者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即投资管理
型村镇银行。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常熟农商银行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集团获得批准,
两家新设立的投资管理行分别在海口和雄安新区挂牌。这是政策推进投资管理型村镇
银行试点取得的重要进展。
目前,无论从管理效率角度还是未来发展空间看,主发起行对于设立投资管理行
都很积极。而监管机构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对于所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坚守定位总体
良好的主发起行,优先支持其后续设立村镇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其组建投资
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
按照《通知》所提出的“支持村镇银行主发起人根据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管理
需求,探索构建与村镇银行设立数量和地域分布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对村镇银行实施
有效的股权管理和风险管控,提供中后台运营服务,提升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设立
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村镇银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强化其集
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同时也为未来村镇银行之间开展市场化并购提供条件。
对于农商银行而言,村镇银行服务县域和小微“三农”,其战略定位和客户群体
本就高度契合,因此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方面也有充足的动力和条件。去年12月,
中国银保监会出台《关于推动村镇银行坚守定位 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
》,其中就提到“稳妥有序推动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组建,优先支持其在中西部和老
少边穷地区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鼓励其整建制收购高风险村镇银行“。接下来,应
该会有更多坚守定位、经营良好,且能够将管理模式成功复制的发起行,获得监管部
门批准进入投资管理行试点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管理行虽然具有管理职能,但本身依然是村镇银行,因此“
支农支小”的本源、主业并不因此改变,同时,也要避免和防止成为资金归集和运用
的平台。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投资管理行下一步“投”的方向重点是中西部和老少边
穷地区以及参与问题村镇银行处置;“管”主要是管流动性支持与风险防控、管系统
支持与代理清算、管产品研发与人才培训等,目标是构建“小法人、大平台”的专业
化中后台服务机制。未来投资管理行还有望通过发债或上市等多渠道补充资本。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