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金融市场技术研究院
微信公众号
投资群
读书群
文章
  • 文章
  • 报告
  • 图书
  • 公募
  • 私募
  • 资讯
搜 索
上传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 > 国内宏观 > 正文

美国《纽约时报》:聚餐使用公筷,许多中国人还不习惯

05/27
2020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
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分享食物是中国人传递情感的重要特征。父母夹起精心挑 选的小块食物放在孩子的碗里,作为爱的表达;孩子们给祖父母夹菜以示尊敬;老板 给员工夹菜是慷慨的姿态。 现在,人们越来越担心,分享食物的传统也可能加速新冠病毒的传播。政府瞄准 了一个无处不在的餐具:筷子。 从公盘里夹食物、自己吃饭或给别人夹菜,一筷多用的情况很常见。但政府希望 引导人们改变这个习惯,使用公筷。官方媒体称其为“餐桌革命”。各地政府部门都 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与文明饮食的距离,差一双公筷。” 一些餐馆和就餐者已经响应了这一号召。他们为使用公筷的顾客提供折扣。在杭 州,100多家餐饮名店组成了“公筷联盟”。北京一家川菜餐馆的店主估计,自从 4月中旬重新开张以来,半数以上的客人要求提供公筷,而在疫情之前,这一比例还 不到5%。“以前大家觉得公筷太麻烦,但现在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慢慢也 开始适应了。” 但阻力仍然很大。许多人认为,用自己的筷子分享食物是中国社会文化和重视家 庭的真实表达方式,就像拥抱对美国人或亲吻脸颊对法国人一样不可或缺。公筷通常 出现在正式场合,比如宴会,以及同陌生人吃饭。与家人和朋友分享食物是一种根深 蒂固的习惯,公筷被认为会破坏这种亲密的表达。 云南教师舒晓(音)说,去年当地出现肠胃炎疫情的报道后,她的家人就开始在 家里使用公筷了。她说,和朋友出去吃饭时,她不好意思索要公筷。“朋友们已经觉 得我在家用公筷有点奇怪了”,她说,“所以我只能按照大家的意思来,尽管我心里 是有一点不认同的。 [185] \t
网友评论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mtachn.com
© 2013 mtach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48665885号-3
微信公众号
{"InnerBanner":null,"MbPageUrl":"/m/Datums/Info?id=82782","PageTitle":"美国《纽约时报》:聚餐使用公筷,许多中国人还不习惯-宏观经济 - 财经资讯","Redirect":null,"Data":{"TypeRow":{"id":1,"Name":"宏观经济","Sort":0},"Rid":82782},"UserInfo":{"ID":0,"UName":null,"Face":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