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并且,正日益展现其巨大的生机与
活力。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建设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敏捷、科技、生态”战略转型的指引下,光大银行聚焦“新技术、新平台、
新人才”,积极发挥金融科技新动能,全面深化“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
提速银行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业务蓬勃发展。
2020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在数字银行发展体系的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截至6
月末,“一个智慧大脑”重塑了银行智能服务,并升级智能感知平台,实现多模态生
物识别的交叉应用,覆盖场景数量比上年末增加68.79%;“两大技术平台”加
速创新应用,启动“安沃云”工程,实施“北极星”架构转型计划,发布自主研发(
POIN)微服务版本,推广容器云平台,全面支持银行分布式架构转型,全行应用
系统上云率87.51%;大数据平台数据总量比上年末增长67.22%。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助产业复苏
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光大数字金融通过减费让利,优化业务流程,助
力企业脱困,通过创新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产业链复苏。
一方面,为助力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光大数字金融对手续费标准进行调整,对今
年入驻的跨行快捷支付电子商户手续费标准给予阶段性优惠;另一方面,光大数字金
融积极推广全线上薪酬代发工资服务,依托手机银行App的开放银行服务,为企业
员工线上批量开立薪酬账户,既可在手机银行上提供服务,也可将服务输出到企业管
理系统,助力企业复产经营。
此外,光大数字金融还积极上线收单业务电子化进件等功能,推进对公远程开户
项目试点,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便捷性,支持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经营。
产业链稳定需要更加精准和便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光大数字金融通过与蚂蚁金
服进行区块链金融创新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光信通。光信通融合
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与交易银行场景生态,立足产业链真实贸易背景,让核心企业信用
可以在区块链上逐级流转,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信息不透明、核心企业信用难
以传导、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使更多上游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
融服务。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和产业链进入新时期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光大数字金
融立足行业特征,深挖行业数据,整合支付、账户等金融服务,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支
付解决方案。例如面向各类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数字化综合支付结算服务的“光付通
”业务,目前,已上线中国供销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网络交易平台,为企业数字化
和平台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对于有一定科技开发能力的企业,光大数字金融还推出
行业解决方案,例如针对物流平台型企业推出的“物流全程通”,该服务涵盖账户管
理、支付结算、资金托管、网络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使物流平台实现商流、物流、
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
加强基础平台建设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光大
银行智能化建设中。
在各营业网点,光大银行采用1∶N人脸识别技术实现VIP客户的精准触达,
配置智能音箱“小智”为客户查余额、交话费、买理财、呼叫视频客服。基于区块链
技术推出光信通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数字化融资方案,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在
贸易融资领域,与金融同业机构共同搭建福费廷区块链交易平台,大幅提高跨行福费
廷业务信息及业务处理效率。升级手机银行App,满足客户在线理财、在线缴费、
在线购物、在线问诊等非接触式服务需求。应用物联网技术打造5G光大超市,展现
集团六大E-SBU协同联动成果,让客户集中体验和感受财富体检、金融教育、V
R旅游、智慧扶贫等。
近年来,光大银行注重金融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在不断提升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
平台容量和算力的同时,实施安沃云工程,丰富数据平台集群,强化科技能力支撑。
截至2020年7月,该行应用系统上云率达到88%,数据平台数据体量和集群规
模达到3.23PB和795个,数据总量比上年末增长67.22%。同时,加速
科技价值转化,基于云计算平台推出云缴费、现金管理云、普惠金融云、贸易金融云
、出国云等专业金融领域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平台推出小微快贷、随心贷、联合贷
、平安无抵押小额贷等惠民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支持经济
快速发展。
光大银行的云平台建设水平已处于同业前列,2020年6月容器云PaaS平
台入选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云原生应用优秀案例”;2020年7月,光大银行的
云管平台荣获中国信通院“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云管和云网类(CMP)”奖,
作为获此殊荣的唯一金融机构,表明该行在我国云计算领域可以比肩百度、华为、阿
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
强化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光大银行在2020年初提出科技人员要达到全行总人数4%的目标,为此广泛
招聘科技人才,截至2020年7月已引入200余名科技领域新生力量,进一步壮
大科技队伍。同时,启动综合能力培训、导师内训师项目等一系列培养机制,提升新
人的专业技能,并引导新人参加光大未来“创星营”,组建敏捷柔性团队,以激发新
人创新思维和活力,实现批量创新项目的孵化。
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业务发展赋能、科技基础建设、科技治
理优化”三方面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进信息科技发展与银行经营管理、客户金融服
务深度融合,为建设一流财富管理银行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们要在3%的科技投入、4%的人力投入、5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
的支持下,加快‘123+N’‘数字光大’的建设。”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在今
年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32]
\t
{{Creator}}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
{{Creator}}:
回复
{{BeQuote}}
{{infoBody}}
{{$val.TimeAgo({Dtime})}}
[回复]